竞技风暴

中国体育报: 对全运会不能“偏”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9:09 中国体育报

  上个月结束的第十届全运会,是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文明、热烈、精彩、圆满,是一届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但有人抓住全运会当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不问青红皂白,把矛头指向全运会的体制和奥运战略。这种声音虽然是少数,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08年备战工作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不利和有害的。

  全运会作为我们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当中的重要一环,促进了我们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包括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在内的各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些年,中国的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体坛地位日益显著,全运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体育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体育需求不断增长,全运会也给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非凡的变化,而且还越来越多的与人民群众的文化底蕴,生活紧密的融合。特别是江苏,在筹备全运会这些年里,把它作为一个契机,不仅推动了全面健身向纵深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发展。

  

十运会上的确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见到的情形,但在国际大赛中,这样的问题同样经常出现。2000年悉尼、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称赞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几届,但都出现过诸如器材不合格、裁判尺度有争议、兴奋剂丑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国际上评价一届运动会成功与否,是通过全面审视运动会的整体工作来进行的,不会因为个别问题就全盘否定。对十运会的整体评价,我们也应采取这样的态度。

  任何事物都难尽善尽美,全运会也难免不出问题,有的问题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赛制,更加规范、严格的管理来解决。

  事实上,全运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自身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全运会在不断地变革中适应市场经济。近几届全运会在赛制上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这次全运会,第一次在项目设置上与奥运会全面接轨,更有利于集中各省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奥运项目,保证了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优化运动项目的结构,使得国家和地方的战略目标更趋一致,而在发挥地方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积极深入的探索,打破了主要在几个中心城市举办全运会的惯例,逐步改变了完全依靠国家支持和政府投入的原有模式,面向市场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与过去不同的新的模式。这些变革是显著的、深刻的。全运会也因此越来越得到方方面面高度的重视,不但政府重视,企业、民间也重视。第十届全运会还没结束,就有一些省正式提出了要申办下下届全运会了。这不能不说是全运会不断进行调整、进行完善的结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全运会越办越好,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实践也表明,在现阶段,全运会仍然是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国家目标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手段。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就是不承认最基本的事实。如今,全运会不仅仅是中国有限的竞技体育资源的整合剂,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

发动机,中国体育兵团的演兵场,还是推动举办地经济文化体育等发展的助力器。

  对全运会的认识和评价,绝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绝对不能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难道为了倒脏水,就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建工厂会产生污染就不建工厂吗?有污染,治理就是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力日益强大,国人对奥运金牌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理性。但这并不等同于国人已经不需要奥运会的金牌。恰恰相反,2008年,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希望在家门口看到中国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夺更多的金牌!当然,服务于奥运战略的全运会还需要不断完善,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进行改革,包括创立一个更科学的地方体育工作的评价系统,为举国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弘扬体育精神,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