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报:大师给中国网球“上课”(组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9:41 沈阳晚报 | |||||||||||||
有光荣传统的大师杯在上海正逐渐变为大“失”杯,此前萨芬、罗迪克、休伊特先后宣布退出,大师杯历史上首次出现五位选手退出,占全部参赛选手(八位)一半以上。即使来到上海,大腕们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表演让中国观众大呼上当,高喊退票。 联想到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网球
上个世纪,大师杯前身精英赛、ATP世界锦标赛已举办了20年,2000年,大师杯在葡萄牙里斯本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2003年加入了双打项目。在过去5年里,大师杯先后光临了悉尼、休斯顿和上海(2002年),仅有一次出现过两名选手因伤退出。 远的不看,去年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大师杯,费德勒、休伊特、罗迪克、萨芬、亨曼、莫亚、科里亚、高迪奥8位大师无一缺席。 可怜的上海观众,中国球迷,在上海大师杯上仅仅看到了费德勒霸气尽失、阿加西漫不经心、纳达尔虚伪道歉。我们不奢望看到阿加西在美国公开赛含泪感谢球迷支持的场面,却连一场大腕们真刀真枪的比赛都期待不到。 专业的球迷,不这么看球 与中国网球公开赛不同,大师杯总奖金达445万美元,冠军可得152万美元,不存在选手因奖金不高而不愿比赛的因素。但为何选手们不愿意来上海,即使来了也是脚步勿勿? 众所周知,目前统治男子世界网坛的,多为欧美选手,并集中在西班牙、瑞士、美国、阿根廷几国,他们每年的比赛,也基本集中在欧美地区,如法网、温网、美网及瑞士、西班牙公开赛等一系列大满贯及一二级赛事。这些举办赛事的地区,网球普及程度较高,历史积淀深厚,观众懂球,又会欣赏,且不需长途旅行,选手体力负担极少。 而中国观众对欣赏网球比赛的礼仪还有待改善,先不提比赛期间闪光灯闪烁、看台上走动、乱喊乱叫等不文明现象,仅是大腕们比赛时看台上的空空荡荡,就让人十分不爽。一位美国记者就对记者说过:像莎拉波娃这样的明星比赛,看台应该是坐无虚席的。 来看球的观众认为自己懂球,但对选手来说,这个国家的网球观众还是太少了。 顶尖的选手,怎么来产生 自从中国有了刘翔,国际田坛对中国田径刮目相看,有刘翔在,即使是十运会,也会引来约翰逊,更不用提上海黄金大奖赛名星云集。而网坛我们目前仍没有一位可以叫得响的选手。所以说,阿加西们客套话说得再漂亮,如何喜欢上海,实际从心理上还是没把中国网球赛事当回事。 瑞士有费德勒、美国有罗迪克、西班牙有纳达尔、英国有亨曼、澳大利亚有休伊特,我们呢,仅有的一个女子双打奥运会冠军,还是国际网坛最不重视的一个项目。 要想不再被网球大腕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培养选手把他们打败。而培养一个网球选手需要时间,在我们没有诞生这样的优秀人才之前,在我们刚刚举办了两届国际网球赛事之际,还是不要对大腕们的期望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