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上海因何结缘大师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1: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来到上海的这几天,记者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何是上海,而不是国内的其他城市能够与大师杯这样的顶级网球赛事结缘?

  当记者今天在旗忠网球中心“逮住“本次大师杯组委会秘书长、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澜并把这个问题抛给他时,他是这样回答的:“这首先要归于上海市领导的高瞻远瞩,他们从1997年开始,就考虑要引进国际大赛,来促进整个城市的文化娱
乐事业和服务业。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巴士集团接手了喜力公开赛,正式与网球大赛结缘。没有喜力公开赛,我想不会有2002年的大师杯,更不会有现在这个一办就是三年的大师杯。除此之外,我觉得上海选择大师杯,还因为网球这个项目与这个城市的气质相吻合,网球这项运动需要一定的设施和投入,但这种投入并不是很大,它更多的蕴含着某种文化品质,需要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氛围。上海并不缺少这种文化氛围。”

  尽管在记者看来,姜澜的这一回答多少有些避实就虚,但它的确也消除了记者心头的一些疑问。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上海连续三年取得大师杯承办权,就是这样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实上,上海是一个有着悠久

网球传统的城市,1874年,清同治年间,来上海淘金的洋人们在租界铺设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球俱乐部———拍球(网球)总会,而世界网坛的“活化石”温布尔敦公开赛,也是3年后才开始其首届比赛的。上海的网球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达到顶峰,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支网球队也是在上海成立的。当然上海真正在国际网坛留下印记的是从1998年开始创办的喜力公开赛,这是国内第一个ATP巡回赛。喜力公开赛的成功举办使上海在ATP中拥有了极好的口碑,这也直接促成大师杯的首次落户上海以及后来的重归上海。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上海和大师杯的结缘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要知道上海是在击败休斯敦这样强大的对手后才取得承办权的。按照ATP执行副总裁、大师杯赛事总监布拉德·特拉维特的说法,上海的优势很明显———经济实力是硬件,专业的市场化运营是软件。显然,前者是基础,没有钱,要想承办这样的大赛根本就不可能。特拉维特曾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包括专业网球场馆的兴建、不包括交通环境的改进,单单是比赛期间接待球员、公关宣传的费用,承办一次大师杯赛事的花费就要1500万美元以上。对于赛程只有8天,一天只有4场比赛的一个赛事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但对于上海来说,钱似乎并不是问题。现在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有一半已经落户上海,而举办大师杯的闵行区也有39家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这为本次比赛的招商引资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在招募赞助商方面的情况非常理想,门票销售也很不错,出票率几乎百分之百。本次大师杯我们在投入产出方面至少可以持平。”姜澜说,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大师杯的操作完全是社会化的商业行为,政府只是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并没有掏钱,就连那个被舆论一致激赏的中央球馆也是闵行区的一个

房地产项目,“我们花了500万元人民币租用这个场馆。”姜澜向记者透露。

  说到经济效益,姜澜认为,既然是市场化行为,当然要赚钱,但也要算另外一笔账,就是比赛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和招商引资的促进。这次比赛吸引了境外记者达237人,海外观众约4万人,影响不可低估。“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笔钱都花得值。”

  上海花大价钱搞大师杯到底值不值,也许最终还只能由事实说了算,但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大师杯对于这座城市来讲,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体育比赛了。(本报上海11月14日电)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