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足球反思之投资人篇 怎一个亏字了得(组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5:49 重庆晨报 | |||||||||||||||
足球职业化的初期,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足球这张城市的名片,在这样的背景下
回报就是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升到一个最高的高度。但事实上,直到今天,绝大部分的俱乐部都根本还不具备造血功能。当足球带给投资人的这唯一回报就慢慢失去它原有的意义。而越来越大的支出及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让投资人焦头烂额,投资人,开始了一次胜利大逃亡。最早醒悟的是万达的王健林、全兴的杨肇基们,他们在获利之后,全身而退。而跑得慢的,则被深深套牢其中。于是,有壮士断臂、挥泪“割肉”的,如红塔、颐中等,有义无反顾,弃如敝履的,如成都五牛交给足协托管;八一借改制解散球队,彻底落个眼不见心不烦;而去年的中超冠军深圳健力宝,竟也落得像没娘的孩子般被不管不顾,至今无人接盘,流离失所……这是一个无底洞,投资人已亏不起了,他们开始逐步而态度坚决地撤出。 除了鲁能这样极个别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几乎所有的俱乐部和球队都在今年实施银根紧缩政策。私企比例越来越大的投资人队伍,都在变着花样地玩省钱———一如当年烧钱的投资人一样步调统一。 更要命的是,要逃离的投资人正在一天天增多,中邦、健力宝、金德、赵本山、力帆……他们有的已经找到了下家,有的正在寻找,有的正在犹豫。当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想逃离而缺乏足够的后来者的时候,中国职业足球还能不能撑过寒冷的冬季,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本报记者王成 典型个例 3800万,红塔集团出人意料而又毅然决然地将中超的座席转让给了力帆。红塔就这样以一种不顾一切的方式逃出了中国足球的游戏圈,据说,红塔退出的最大理由是,7年6个亿的巨大投入没有得到相应回报,也看不到回报期。 11月6日,赵本山在“辽宁本山中誉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成立的发布会现场说:“我现在是辽足俱乐部董事长。我在这个公司不管占有多少股份,我都不会从卖车的盈利中拿一分钱,那部分钱都应该给辽足。” 张海出任健力宝总裁兼董事长后,出资在中国足球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时,这条“大鳄”终于“游”不起来了。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向经营的健力宝足球俱乐部投入了1.2亿元巨资,结果赚回来的钱还不到2000万元。 北京国安俱乐部算是比较善于经营足球的一家俱乐部,但该俱乐部总经理杨祖武表示,每年都在亏,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介入足球有5年左右,这期间用于联赛的总投入高达2.4亿元,每年通过冠名和门票等开发,只能回收800万元左右,5年中的足球净投入高达2亿元左右。此外,为建造绿城足球训练基地,绿城足球俱乐部又花费了1.4亿元。 王健林则是个聪明的商人,离开足球圈五年时间,依然错助足球的名片,大连万达由当初的单一的住宅地产模式演变成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电影院线在内的超大型企业,总价值已达200个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