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三秦都市报关于西安市青少年足球生存状态调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6:17 三秦都市报

  “池塘生春草”———印象中的池塘应该是池边春柳倒垂、春草青青,池里清水碧波、鱼游蛙鸣,一幅春意昂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培育足球新力量的“池塘”却严重缺“氧”,以至于丛草杂生、近乎干涸———当很多人都意识到处于“金字塔尖”的中国足球的惨淡时,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处于“金字塔塔基”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却也在生死边缘挣扎。尤其是对于西安市青少年足球而言,现状和困境让这个群体寸步难行———体制的变化、市场的冷漠、金钱的现实,让这个群体日渐萎缩……

  现状 “池塘”几近干涸

  据记者从中国足协前段时间发布的一组数据看,目前在中国足协的注册名单上,青少年球员一共有大约3万人,而按照理想的比例来讲,中国青少年人口应该是2.5亿。而在

意大利,青少年足球人口与青少年总人口的比例是1/12,这与英国的比例一样;法国为1/15,荷兰则更惊人——这个比例为1/4;而中国是多少?在足球运动开展得不错的北京,这个比例是1/1500,上海为1/2000……

  至于西安青少年足球发展状况则更为凋零,由于诸多原因,有关方面对这种具体的数字对比并无太多记录,但我们从西安市足球学校的兴衰史上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1995年西安市开始有了第一所专业的足球学校(不含国家培养体系内的专业体校),2000年,在西安市足协备案的足球学校曾一度达到了8所,这还不算为数不少的“业余训练单位”(把足球作为体育教育重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但此后,这个数字就一路下跌,现在,只剩一所足球学校和一个并没有在西安市足协“报号”的足球培训中心,从而把培育足球苗子的“重担”更多的放在了那些“业余训练单位”身上。而即使只有一所足球学校,现在也面临着生源、师资、资金、硬件设施等等尴尬和困难。

  调查一 “大气候”有些“冷”

  对于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安市足协一位负责人同样是痛心疾首,他告诉记者:“西安市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状况显然与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起落有着密切关系。1995年是职业联赛刚兴起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足球学校都如雨后春笋般露出,西安市也不例外。2000年前后,西安市足球学校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而这也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最为火热的时候。现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是一个什么状况,西安市的足球学校就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它们之间显然保持着一个运动轨迹几乎相同的曲线。一句话,在这样一个有些‘冷’的‘大气候’的影响下,足球学校的生存市场无疑也在减少。”

  调查二 硬件有些“软”

  训练场地的缺乏也是制约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因素。西安市高质量的球场本来就很少,而能供青少年足球训练用的场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热爱足球的小孩在马路上、小区内、公园内踢球。西安市足球学校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市足球学校在这方面的情况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即使在有8所足球学校的“鼎盛时期”,训练场地等一些硬件设施也比较“软”。可以说,硬件有些“软”,软件不够“硬”一直以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调查三 足球学校“育人”难

  而除去“大气候”的原因之外,足球学校还有更难念的“经”——用一位曾经是西安市某足球学校校长的话说,“足球学校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少管所”。他在记者答应不透露姓名的情况下告诉记者:“为数不少的足球学校名义上要培养足球人才,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赢利。学校开办以后或者是高收费,让足球变成了一种‘贵族运动’;或者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或者是一味强调踢球而忽视文化学习,造成入校的学生一两年后大多变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可以说,如何培养青少年球员‘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是很多足球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这一问题显然也使足球学校的存在出现了信任危机。”

  调查四 “万金油”之祸

  三度带领大连实德队夺得中国甲A联赛冠军的外籍教练科萨诺维奇曾说: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要引进新观念,青少年教练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专家来担任,而且要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教练。但西安足球学校在其发展中不但出现了如何“育人”的问题,同时有关“足球本身”的“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西安市足协的那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西安足球学校数量最多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明显———很多从事青少年足球教育工作的老师属于“万金油”,什么体育项目都懂,但什么都不精,可谓“专业教练”培养不了“专业人才”。这种“庸医”现象可谓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足球学校“凋零”的速度。

  调查五 “改制”之痛

  1992年之前,西安市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主要由国家培养体系内的专业体校来完成,但在职业联赛兴起之后,体校体制被“砍掉”,这个“阵地”也基本转移到了“民间”足校。据介绍,在“改制”之后,有关方面自然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一些可以在全运会、奥运会上争光的“拳头项目”上,足球项目自然受了“冷落”。虽然这种转移无可厚非,但在客观上来看,失去“专业”这个强大的后盾的支持,也是西安市青少年足球培养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六 前途在哪里

  如今的基层教练都在喊难,体制无保障难、缺乏资金难,而每个年龄段的选材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有底子和基础的苗子也越来越少,可以说,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足球学校几乎都遭到了“生源”尴尬,西安的足球学校自然更不例外。而究其深层原因,“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可谓目前最能反映出一些曾经或者准备从事足球训练的学生及其家长的心态——“足球是残酷的,这么低的成才率摆在那里,花费那么多钱,如果‘踢不出来’,孩子又没文化,那今后他们干什么?”一位在足球学校咨询有关情况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孩子喜欢踢球可以不考虑这些,但我们做家长的却不得不考虑。”很显然,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看到“踢下去”的前景是西安市青少年足球发展愈发艰难的又一客观原因。本报首席记者刘志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45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