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十运会足球调查(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1:55 今晚报
十运会足球调查(图)
山东男足称王十运会 (新华社发)

  谁为全运足球“门可罗雀”负责

  坐在经常“门可罗雀”的十运会足球赛场上,令人不由回忆起1993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的七运会足球赛决赛———成千上万的球迷像过节一样涌入球场。拥有马林、黎兵、高升、董礼强等国脚的辽宁队,与拥有高洪波、高峰、谢峰、魏克兴等国内一流球员的北京队的冠军争夺战,吸引了6万多名观众现场助威。

  不仅是决赛,七运会足球比赛从小组赛开始就吸引了相当多的球迷,世界第一运动在全运会上成为球迷的“大餐”,甚至成为衡量中
国足
球最高水平的重要标尺。可惜的是,当年的盛况如今不再,
十运会
的足球赛场上,捧场者寥寥,有的场次甚至出现了安保人员多于球迷的尴尬场景。

  十运会足球赛分别在南京、无锡、扬州等地举行,分散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球迷、尤其是一些基层城市球迷现场观球,但是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组织者的预料。

  11日在无锡赛区开赛的第一天,因为球迷太少,赛区组委会从各个学校组织了上万名学生现场观看。但是第一场比赛仅过了半小时,看台上组织来的观众就几乎走光。第二场湖北队与广东队比赛,全场仅有200多名湖北球迷和零星的本地球迷。购票观看的球迷人数甚至还没有现场的安保人员多。

  不仅无锡赛区如此,扬州赛区、南京赛区也是一片冷清,即使是在有东道主江苏男足的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也就是千人左右。惟一例外的是江宁体育中心的女足赛场,但是这里的观众有很多是组织而来,真正购票入场的同样不多。而女足小组赛最后一轮广东队与河南队的比赛,甚至安排在既无观众席也无记者区的训练场地进行。

  为什么球迷不再认同全运会的足球比赛?记者发现,这其中有全运会自身的问题,不过更多的不是全运会的问题而是足球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足球市场就可能进一步萎缩,我们失去的也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足球市场。“青年联赛”有揠苗助长之嫌

  七运会足球赛的辉煌已成往昔。为了配合奥运战略,全运会从第八届开始便对参赛球员年龄进行了限制,只不过第八届和第九届还允许各队部分超龄队员报名以吸引眼球,而本届全运会则把超龄球员彻底挡在了大门之外。

  如果说八运会、九运会实行的允许部分超龄球员参赛实际上是给最优秀的球员开了一扇门,提高了比赛的技术含量和观赏性,十运会则把这扇门彻底关上了。十运会男足比赛的参赛队员年龄限制在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使男足比赛完全变成了青年比赛,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而且由于缺少优秀球员的传帮带,比赛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实行年龄限制是为了与奥运会接轨,但是即便是管理者对这一举措的结果也心中无数。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现场观看了多轮十运会足球比赛,他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一边感叹中国球员的成长环境低下,却又没法回答这样的“青年联赛”如何才能培育出一代“英才”。

  限制参赛球员的年龄,男子足球是全运会所有比赛中仅有的一个特例,实际上造成的后果是全运会的男足比赛不“全”。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年轻球员就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

  曾经参加过七运会比赛的四川队主教练翟飙说,球员就和演员一样,如果没有观众,就失去了舞台。分别在空荡荡的球场和几万球迷的呐喊声中进行比赛,获得的锻炼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好好调研,探索一条既加大年轻球员培养力度,又吸引观众的方法。“丑闻”阴影笼罩足球

  十运会的足球比赛实行了世界罕见的赛制,就是各个队在小组赛的比赛中必须90分钟决出胜负,否则互罚点球;选拔进入八强的各小组成绩最好的第三名时只比较积分,不比净胜球,积分相同则抽签决定。这种赛制的结果是,男女足小组赛后各有三支球队要通过碰运气的抽签方式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命运,占了参赛球队的四分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女子部主任、十运会男女足竞委会副主任张建强告诉记者,之所以采取这种赛制,是为了杜绝因比较净胜球而可能在比赛中出现的假球。他的话,很容易让人把这种赛制与此前国内职业联赛中的假球、黑哨、
赌球
等问题联系起来。

  中国足协联赛部副主任马成全则说,虽然十运会成了真正的青年赛,但也不是没有看点,观众很少主要还是受到了中国足球近几年来的假球黑哨等丑恶现象的波及,连中超联赛都没人看了,十运会的足球赛鲜有观众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假球黑哨阴影影响到的不止是全运会足球。中超联赛、中甲联赛观众人数的锐减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时间段中超一轮6场甚至7场比赛的观众人数尚不及甲A时期平均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多,以及有的球队一场球的门票收入仅有数百元、不够支付比赛的安保费用,这样的例子再明显不过地证明了一个道理:你不尊重观众,就是不尊重你自己。

  表现在全运会足球赛场上门庭冷落的现状,有全运会年龄限制、赛制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而且更重要的问题不是全运会而是中国足球。有一点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十运会的足球赛沾了全运会的光而有价值不菲的冠名赞助,而原本有着天价收入的中超却至今还在“裸奔”。

  新华社记者 汪涌 蔡拥军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