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不一、神秘特殊的群体--十运会裁判现状调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20:06 新华网 | |||||||||
新华社记者蔡拥军、赵仁伟、黄会清 十运会裁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次出现在8月底先期举行的摔跤比赛中,裁判判罚引起争议和不满。最后,组委会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裁判杨进予以取消决赛阶段裁判资格的处罚,并对其严重警告。在此前6月份举行的摔跤预赛中,有三名国际级裁判被取消裁判资格,部分裁判被降级使用。
在十运会开幕后,排球、跳水、武术裁判受到肯定,但在体操、网球场上,裁判工作却屡遭非议,甚至有观众喊出“黑哨”…… 这就是裁判员,一个褒贬不一、争议多多的职业。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褒之者称其为赛场上的“法官”,贬之者称其为“黑哨”。这是一个特殊的位子,做得好容易被人们遗忘,做得不好却可能成为“过街老鼠”。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是业余性质,而以此为职业者会为自己的收入、保障而担忧。这是一个特殊的行当,虽然时时成为问题和冲突的焦点,但外界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却知之甚少。 业余、收入、管理,是十运会赛场裁判们的三大关键词。十运会期间记者对这些赛场“法官”进行的调查表明,他们这次的待遇高于往届,其构成以业余裁判为主,他们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爱好,而对其的管理比较灵活,随之也引出了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 四千名裁判来自各行各业 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赛事,十运会的裁判队伍也很庞大。十运会组委会竞赛部秘书处官员朱晓军告诉记者,十运会的裁判人数达到4000多人。其中作为裁判队伍的骨干,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抽调2000多人。而东道主江苏省则派出了2000人左右的裁判队伍,主要进行辅助性的工作。在这些裁判当中,比较特殊的还有39位来自境外的裁判。 朱晓军说,十运会裁判绝大部分是业余裁判,其中以来自教育系统的教师最多,约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来自体育系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退役运动员。这些裁判的本职工作五花八门,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而来自教育系统裁判多的原因是这些人以前有的从事过专项运动,现在的工作也与此有关,同时受工作性质决定,他们的业余时间也比较多,自由度大一些。 十运会网球赛裁判长张文尧说,十运会的网球项目共进行218场比赛,共有120名裁判参加执法,其中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从全国各地抽调国家级以上裁判84人(其中国际级裁判18人),江苏省提供36名一级裁判,所以基本上全国最高水平的裁判都来了。他说,这些人当中,除了副裁判长陈述是以此为职业外,其他的都是业余性质,其本职工作有高校教师、机关公务员、业余体校教练甚至公司老板等。 张文尧说,目前网球项目的国家级裁判全国只有150多人,随着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和高水平网球赛事在国内的开展,我国网球裁判的数量和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有一批职业裁判。他认为,与业余裁判相比,职业裁判在执法水平、职业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优势,而国际上对裁判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国内举行的中网、广州网球公开赛、大师杯赛等高水平赛事都是由网球国际组织直接派外籍职业裁判执法,这说明国内还缺乏相当数量的高水平职业裁判。 因为项目特点不同,田径一级裁判徐清泉与张文尧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裁判的职业化基本不可能。他说,田径裁判是一种需要集体协作的工作,很难体现个人能力,田径项目的裁判搞职业化基本不可能。这位南通大学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担任裁判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好,同时也对他的本职工作带来不少好处:一是可以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最新的项目规则,回去后可以更好地教学生;二是参加各类大赛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专业经验和人生经历;三是参加十运会这样的全国最高层次的运动会,有一种荣誉感。 爱好是动力 收入在其次 为什么要担任裁判工作?对于十运会裁判的调查表明,这些在赛场上握有“绝对权力”的裁判大多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因为爱好才进入这一行业的。 网球赛裁判长张文尧说,本届全运会的裁判待遇比历届都高,国际级裁判每天补助200元,其余裁判每天补助150元,但是由于每年这样的比赛并不多,光凭这些收入很难维持裁判员的基本生活,所以裁判们都有自己的主业。 网球赛副裁判长陈述是国际银牌裁判长、国际铜牌主裁,可以执法奥运会、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比赛,是中国网球界唯一的职业裁判,他的收入只靠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来取得。陈述说,他一年基本要担任25个比赛的裁判工作,而一个比赛通常要持续一周,每年他主裁的比赛场数大致在80到100场。他说,他的收入比一般的上班族要好一些,但是却没有保障,既无劳动保险,也无住房补贴,更没有住房公积金。 陈述告诉记者,他之前是学中医的,后改行担任职业裁判,一是因为喜欢这项运动和这份工作,二是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他说,当裁判可以了解许多赛事的组织、运转情况,能与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交流,这是“无价之宝”。他的目标是通过裁判工作来深入了解网球项目,为在网球项目中做其他工作打基础。 陈述说,其他的国内网球裁判都有工作,行行业业都有。由于是业余的,所以在有比赛时就得想办法,当教师的就得请别人代课,放弃授课费。有的裁判员还因为耽误本职工作要被单位扣钱。甚至有的人当裁判挣的钱还不如被扣掉的多。他说,这些人之所以还要来做裁判工作,就是因为喜欢这项工作。 来自宁夏的乒兵球裁判李维新现在是银川市住房公积金办公室的副主任,多年来一直是乒乓球爱好者,参加了不少业余比赛,后来出于热爱而参加了培训并成为一名裁判。他说,当裁判是一种奉献,没多少补贴,甚至是无偿的。十运会棒球比赛裁判长利刚说,当裁判的这些人只是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做这个工作往往要牺牲时间、牺牲收入,像棒球,市场不是很好,报酬低,发的补贴可能还不如被单位扣的钱多。 但是,裁判的“灰色”甚至“黑色”收入一直是人们的议论热点。此前,足球界有裁判因收取“黑钱”而入狱。十运会摔跤预赛阶段,就有人举报有运动队给裁判送现金,由此导致多名裁判受处罚。 业余裁判带来管理难题 业余裁判是裁判队伍的主角,这导致裁判员的管理具有灵活性,但也使管理难度加大。如何对业余裁判进行科学管理,是有关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朱晓军说,我国对裁判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国家级裁判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注册管理,一级裁判由省一级体育部门管理,二级裁判由省辖市体育部门管理。裁判的管理主要由各个项目的管理中心负责,有自己的考核体系,但是对裁判员的管理基本上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因为裁判的编制、人事关系等不在体育系统,管理起来难度也大一些。 朱晓军说,对于业余裁判,体育管理部门最严厉的处罚也就是取消其裁判资格,通报其单位,而在平时也只能通过考级、培训来进行管理,这与职业化裁判的管理力度是不能相比的。而以中国目前的国情,在绝大部分的项目中都不具备裁判职业化的条件。 朱晓军说,现在许多项目规则在变,而且变化越来越大,因此裁判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不参加执法工作,知识结构便会很快老化。他说,这次参加十运会工作的裁判一般都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培训,各个项目管理中心对裁判员的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以打分、计点决定比赛胜负的项目,有的与裁判员签订协议,有的到赛区后安排在相对独立的楼层实行封闭管理,有的通过抽签来决定裁判员名单等。 十运会棒球比赛裁判长利刚说,从目前的裁判制度来看,就算裁判做出了错判,也没有直接的处罚措施,只能在今后的比赛中对犯过错的裁判少用、降级使用或不再使用。他说,裁判技术失误是允许的,也是难免的,而“黑哨”是绝不允许的,但这两者有时很难界定。 张文尧认为,裁判职业化是大势所趋,但也要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定。一些热门项目、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就需要更多的职业裁判,一些冷门项目、赛事不多的项目要搞职业裁判就有困难。他说,关键还是一个收入问题,如果当职业裁判的收入水平足以维持一个人的生活,比如足球、篮球,包括法网、美网等大满贯赛事的裁判,收入都很高,那么职业裁判就会越来越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