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十运会构建男足全新格局 抽签规则要了广东的“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5:55 中国足球报

  规则要了广东队的“命”

  朱十运会男足比赛,在中国足坛沉寂许久的广东队卷土重来,在比赛中,他们展现出的细腻打法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这支本来颇具实力的球队却没能挺进八强,而要了广东队“命”的是本次比赛的规则。

  十运会规则明确规定:小组赛中每场比赛必须决出胜负,如果两队在90分钟内打成平局,则要通过互射点球决胜。此举是为了防止默契球的出现,因为在1987年的六运会中,辽宁队和山东队曾经在小组赛最后一战中“心有灵犀”地打成了2比2平,从而把卫冕冠军上海队挡在了八强门外。不仅如此,规则还规定:十运会男足每个小组的前两名直接获得出线权,三个小组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第三名球队也可晋级八强,如果出现三个第三名成绩相同的情况,则通过抽签决定出线名额。

  世上的事往往无巧不成书,这两个规定恰恰都被广东队赶上了。小组赛首场与湖北队90分钟内打平,然后点球告负。最后一场4比0大胜北京队,原以为搭上了晋级八强的末班车。谁料,另两个小组的天津队与河北队同样是1胜2负积3分,三支球队要通过抽签决定晋级八强的名额。在抽签过程中,广东队教练陈玉良抽到了不幸的“红桃3”,小组最后一场胜利化为乌有。

  广东队被淘汰虽然是因为规则,但他们只能从自身多找原因,毕竟在小组赛中他们仅取得了一场胜利。如果自身实力过硬,恐怕也不会受运气的摆布。

  不过,作为比赛的组织者,在制定规则时是否也应尽量排除运气的成分,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公平,但足球元素的影响力却无形中降到了最低,这是否与全运会足球比赛的宗旨有所背离呢?这无疑值得人们思考。

  山东湖北辽宁上海挺进十运四强

  四分之一决赛结果:

  山东3比0河北

  湖北3比1江苏

  辽宁5比3四川(点球)

  上海2比0天津

  半决赛对阵形势

  山东VS辽宁

  湖北VS上海

  比赛时间:10月19日

  

十运会男足比赛,所有球员的参赛年龄被限制在20岁以下,其目的是与3年后的2008
北京奥运
会接轨。

  为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足球界早在数年前便着手准备,因此1985年出生的球员为历年来人数最多,它为备战北京奥运的国奥队提供了广泛选材的可能。由于球员基数大,这批1985年出生的球员不仅肩负着冲击北京奥运奖牌的重任,而且是未来10年间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败荣辱将决定中国足球未来的命运。

  辽鲁强势出击

  参加十运会的辽宁队和山东队在实力上高出其它球队一筹,虽然在小组赛中这两支队伍表现各异,但这无法动摇人们对辽鲁两队的实力判断。

  出战十运会的辽宁队由大连实德、辽宁中誉、沈阳金德三支球队的适龄球员组成,其中冯潇霆、陈涛等球员在今年6月的荷兰

世青赛上便有突出表现,他们分布在三条线上,构成了球队的骨架。除上述球员外,马帅等人在中超联赛中也经受了锻炼,他们共同入选了十运会后参加东亚运动会的中国队的阵容。

  与辽宁队相比,山东队的阵容同样令人羡慕。周海滨、崔鹏、杨程、苑维玮等人在世青赛上均有上佳表现,与此同时,王永珀、吕征等人也正逐渐成为参加中超联赛鲁能泰山队的主要力量。

  由于拥有众多具有实力的选手,作为足球人材的重点生产基地,大连实德和鲁能泰山在未来将成为决定中国足球命运的两股重要力量,不仅如此,未来国内足坛重大比赛冠军的争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在这两支球队之间展开。

  沪苏暗中运力

  与辽鲁两军强势出击不同,上海队和江苏队在十运会中暗藏杀机。

  上海队由申花、国际、中邦三支中超球队中的适龄球员共同组成,其中参加了荷兰世青赛的郜林、王洪亮、郑涛领衔“主唱”。在小组赛中,他们击败了实力强劲的辽宁队,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该队的功力。不过,上海队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参加十运会的球员中,能够在中超联赛中独挡一面的人材相当有限,他们大多还没有参加中超的经历,这为他们日后进入职业队埋下了隐患。再有,上海滩的三支中超球队在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在一些球队大体完成新老交替,甚至已经提前出成绩的情况下,他们还多依靠1975—1982年龄段的球员征战比赛。如果上海的球队在十运会后不尽快完成新老交替,那么在未来5年内,势必会遭遇一次成绩低谷,倘若那时再动手,恐怕为时已晚,甚至有可能落伍。

  东道主江苏队在十运会中凭借主场之利异军突起,他们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职业联赛之初,江苏队曾在顶级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此后江苏足球出现滑坡,目前他们在中甲中拥有江苏舜天和南京有有两支队伍,不过经过多年打拼,两队始终无缘中超。本次全运会,江苏队在小组赛中发挥不错,不知该队能否借十运之东风使这个经济大省的足球水平有大幅提高。

  蛰伏多年的广东足球在十运会上显出一缕亮色,但由于受比赛规则的影响,各队多注重防守,这使得广东队的打法受到限制,但小组赛前两战中负于对手,只是在最后一战才有所爆发,4比0击败北京队。在比赛中,参加过世青赛的卢琳再次上演任意球破门的绝技,与过去不同的是,此次他攻破对方球门靠的是右脚。然而,由于运气不佳,在抽签决定进军八强的名额时,广东队运气不佳遭到淘汰。虽然如此,但该队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潜力让人感到欣慰。但愿他们能借此机会,重整旗鼓,来年从中甲脱颖而出挺进中超。

  北京没落出局

  北京队在全运会中首次被挤出男足比赛八强,这让人在感到吃惊的同时不禁对北京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产生了忧虑。

  在近两年的中超联赛中,北京现代队始终与冠军无缘,不仅如此,如果追溯到甲A时期,北京队的最好成绩也仅获得过一次亚军,而且已是10年前的往事。这种整体上的差距在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北京球员近年来流失严重,许多中超球队都有北京球员的身影,入选国家队的北京队员越来越少,这从多方面印证了北京足球的没落。如果北京足球不解决自身造血机能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出现大的下滑,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十运会男足比赛是国内足坛的一个“洗牌”过程,虽然它与职业联赛不存在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足球未来的格局变化。这一趋势将左右中国足球的发展。

  国家队将全面换代

  中德之战仅过3天,国家队又在河北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集结,备战于10月29日开始的东亚运动会。然而,与中德之战时的国家队相比,备战东亚会的国家队是一支全新意义的国家队,虽然仍然由朱广沪统率,但这支球队已开始着眼于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人员组成已开始向未来倾斜。

  由于备战时间紧迫,而且其间穿插了十运会、中超杯、中超联赛等重要赛事,朱广沪此次征召的28名球员在16日仅有10人报到,即便如此,朱广沪仍然带领他们进行了训练。

  在参加本期香河集训的球员中,包括了12名1982—1984年出生的球员,其余球员则由1985年以后出生的球员组成。朱广沪对此的解释是,国家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更重要的是,国家队也应该像俱乐部那样形成梯队。他说,像1982年出生的球员参加完东亚运动会,到2006年就无法参加多哈亚运会了,但2008年世界杯预选赛,这些球员或许又是主力。由此看来,在朱广沪的概念中,在重点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的准备工作,而且这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并行不悖可以相互兼容的。

  17日,朱广沪又飞到南京观看十运会男足四分之一决赛,他的考虑重点是国家队的前锋,因为在中德之战中,国家队暴露出了在对方门前把握得分机会不强的弱点,而在本期国家队召入的前锋中,郜林、毛剑卿、闫相闯等人正在参加十运会,目前无法前往香河参加集训,只能通过比赛考察这些球员的状态。

  由于日本与韩国已经确认由大学生队出战东亚运动会,其实力势必有所削弱,因此参加东亚会的国家队肯定会主打“进攻牌”。

  然而,从本期国家队征召的人员分析,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阵容,但它却是国家队全面换代的信号,因为在入选的28名球员中,16人是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适龄球员,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参加今年6月荷兰世青赛的主力,所以他们才是未来国家队的核心力量。

  东亚运动会结束后不久,11月13日,中国国家队又将在南京接受已经进军德国世界杯决赛圈的塞黑队的挑战。那时,国家队将以最强阵容出战,其中包括海外兵团。而奥运适龄选手届时无疑是国家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塞之战过后,国家队的备战重点将全面转向2008北京奥运会,而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将由奥运适龄球员参加,因此中塞之战后的国家队将全面换代。

  目前正在江苏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十运会男足比赛是奥运适龄球员集体亮相的一次机会,他们接受的不仅是国家队主教练的考察,而且也是球员为各自寻找未来出路的一个舞台,因为部分职业俱乐部的教练目前也在江苏观看比赛,中超、中甲球队同样面临新陈代谢。不过,由于处在1985年龄段的球员人数众多,这为教练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球员而言,他们的竞争势必变得异常激烈,因为国内的职业毕竟数量有限。

  本周,十运会男足比赛就将落下帷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结束,因为那时国家队的换代刚刚开始,1985年龄段球员的职业生涯也才刚刚起步。

  作者:陈绍君

  (来源:中国足球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6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