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丁宁“叮咛”我们什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3:28 中国体育报

  16岁的北京女乒小将丁宁,虽未像当年的丁松一夜成名,但在本届全运会上却也是好评如潮,冉冉升起。

  京鲁女团决赛时,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陆元盛做央视电视转播顾问,他对丁宁也是称赞有加。其中,在丁宁与姜华君打出一幕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波”对攻后,陆大声惊叹:丁宁平常在训练馆里从来没有打出过这种球啊!她今天真是神了!

  按通常的说法,“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一般来说,比赛中能打出平时训练内容的多一半,就算相当不错了。物理光学也告诉我们,再好再精准的镜子也不能百分百复原反射物体。同理,你训练内容安排得再全面,质量再高,比赛也不可能完全是训练的翻版。因为训练是静态的、模拟的,而比赛是动态的、实时的,因此对运动员而言,比赛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基础上的一个“再创作”过程。

  记得十多年前,笔者曾请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一位著名教授为当时中国体操队的小队员们讲授表演课。他有一个观点:运动员其实也是“演员”,应该在场上有即兴发挥的意识,也就是表现出平常训练中不可能遇到、无机会展示的闪光点。这样,便是对训练的升华。

  丁宁还太小,训练、“创作”及“表演”的相互关系,也不可能掌握多少,但她毕竟不知不觉间把训练升华了,而且表现之“反常”,令她的教练都赞不绝口。我想,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恰恰是因为她的年轻,没有包袱,也没有太久的训练模式的束缚。“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反观我们的一些老运动员,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他们的比赛你挑不出毛病、破绽,但内容却乏味、沉闷,训练的痕迹非常明显。一句话,不煽情,不好看,甚至赢,赢得吃力,输,输得难看。最明显的,您现在看瓦尔德内尔的球,看丁松的球,看孔令辉的球,还有以前那么赏心悦目吗?

  丁宁十运赛场上的“即兴”表演,透射的是一股激情,一股灵感,背后,则是求胜欲和没有杂念。而对于我们的许多老将们,精神上告别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表现上你也就很难看见他(她)有高于训练场上的“再创作”了。

  有些东西,训练馆里永远练不出。

  作者:史明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