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自行车都 每月蹬出一千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5:48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深度调查·城市自行车

  成都这个拥有1100万人口的内陆平原都市里,自行车的拥有量几乎可以达到人均一辆。每年自行车销售量也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如果说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的话,那成都绝对可以称之为“车都”。然而,在这个被称之为“车都”的城市里,真正了解自行车,懂得自行车的各种玩法的人却是少数。“成都人平均每月花在车上的总消费大约达到了1000万左右。
”成都某车行高经理透露了公司对成都车市的调查结果。

  耍时尚凤凰车变成“羊角把”

  寻刺激

  野外行挑战你的钱包

  成都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只要从城中心向外延伸20至30公里,都能找到大量的丘陵地带,这些有利条件让以越野为目的的骑车族萌发起来,惟一正式注册的民间俱乐部老车迷俱乐部就是在这个时候杀进成都的,他们将平时分散的自行车玩家召集在一起,开展有组织有预谋的野外骑行。

  喜欢玩越野的多数为年轻人,里面除了学生外,也有不少平时就非常爱运动的上班一族。每周六,他们都会在车队或者俱乐部的组织下,到周围的山区去搞一些类似越野的活动。随着车迷的增多,成都市又先后出现了4支车队,这些车队不仅在成都周遍活动,更常常利用长假期间到更富挑战性的高原、雪山等地进行极限骑车外,阿坝、凉山等高原地形是他们的最爱。由于要长期在野外活动,对车的要求自然很高,成都人开始真正涉及到一些自行车家族中的高档货。“尽管目前自行车已经非常普及了,但那些好车、好零件还是相当昂贵的。成都玩车一族的车价基本也达到了5000元至2万元一辆的水平。”自己就拥有一辆价值1万元山地车的毛强先生介绍道,“真正的玩车族是从来不会买整车的,全都是自己买零件进行组装。这个几百,那个上千,一辆车装下来花上四五千元很正常,如果再要求一点品质的、追求一点牌子的,花上万元以上轻而易举。”好在玩车族里面不乏白领,成都的高档车市场也得到了基本保证,“成都人平均每月花在车上的总消费大约达到了1000万左右。”老车迷车行高经理透露了公司对成都车市的调查结果。

  另专栏

  别忘了那些骑车的日子

  温俊峰

  中国第一个把自行车这个“螃蟹”吃到肚子里的人,应该属大清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影片《末代皇帝》里有明确的画面记载,当溥仪接到意大利“外教”庄士敦送给他一个大玩具自行车后,便一度抛弃了坐骑和八抬大轿,整日戴着墨镜骑着自行车游走在紫禁城内的高高的红墙内,玩到兴起,年纪尚小的溥仪索性下令将所有的宫门门槛都砍掉……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最初出现打上了天子至尊的记忆,自行车在我们大众生活中始终有时尚的那一面。

  上个世纪70年代,城里人缔结婚约的条款上,自行车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硬件;往后10年,变速自行车如同当今时尚男女追捧的新款手机……英国人麦克米伦做梦也想象不到,他在1839年发明的人力驱动的两个滚子玩意,竟然下个世纪让中国6亿多人爱不释手,弃之难行。

  不过,中国人与自行车的故事远远没有完结,直到它成了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道具,直到我们可以边电话聊天边思考问题时依然如使唤自己的肢体那样自如时,它才变得平庸且无足轻重起来。淡忘了骑车追逐的时代,淡忘了骑车谈恋爱的时代,甚至淡忘了曾经被偷走了几辆“凤凰”和几辆“永久”。豪华的电气时代来临,汽车以及电动车的双重挤压,带有强烈“人力时代”特色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走在越来越窄的慢车道上。

  车轮滚滚的景象依旧,但大大小小的汽车开始唱主角。有条件的纷纷购买轿车,条件暂时不具备的也争先恐后上驾校考驾照,等待着走进“非人力时代”的那一天。都市的街道一拓再拓,汽车的排量一涨再涨,但通行紧张的状况依旧,而带来的声音污染和废气污染却不断叠加在都市脆弱的上空……无法想象所有人都开上汽车时世界将会怎样?是废气如沙尘暴一样肆虐的天空?还是被打得满目疮痍遍地井孔的地球?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只是对现代人今天的关照,而明天呢,后天呢?

  幸好,我们有时还能想起“让你轻松上路,却教你必须自食其力”的东西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还有人有心情在闲暇的日子骑上它奔走于都市和乡间。没有污染,造价低廉,朴实无华,它就是自行车。

  去年,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举办了一次活动,旨在选出英国对现代文明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发明。尽管在候选发明的20项中,不乏“电”和“接种疫苗”这样对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贡献的发明,但出乎主办者预料之外的是,超过六成的读者竟然将他们的选票投给了自行车。

  请记住这句简单却意义深远的评价:它是一项非常纯粹的发明,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仍保持着刚诞生时的最基本的设计结构,它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它改变了交通史。

  也请你记住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奥运会上,我们还没有拿过一枚自行车项目的金牌。

  所以,我想说:对于“人力时代”想担当而未能担当起的责任,“非人力时代”恐怕更无力把它扛起来。

  目标访谈

  北京媳妇操办起四川惟一俱乐部

  杨艳丽的父亲杨桂林是我国第一个个人出资举办家庭自行车比赛的人,在父亲熏陶下,她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完全放在自行车运动上,她嫁给了四川一名自行车运动员,从北京来成都操办起了四川惟一正式注册的自行车俱乐部。

  另体育:听圈内人说,你对自行车相当痴迷,能告诉我们,你是如何与自行车结缘的吗?

  杨艳丽:我父亲杨桂林本身就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他的熏陶下,我们一家6个人每个都是自行车爱好者。起初,我们骑车都属于一种自娱自乐的心态,但在1984年我们家自己出资五百多元举办的首届家庭自行车邀请赛后,骑车和推广自行车运动就开始变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事业和目标。到现在我们家仍在举办这项由我们自己出资举办的全国赛事,将它一直举办下去,这是全家人共同的目标。

  另体育:这么多年,你觉得成都人对自行车的态度有变化吗?

  杨艳丽:当然,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2000年时,我曾花1万元的大价钱将全国冠军李宇请到成都来与车迷进行交流,但令人非常伤心的是,在活动结束后,我得到的只是“这个冠军我认识,他那辆4万多元的自行车我见过”的答复。而现在,成都的车迷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前不久成都举行的“LOOK杯”自行车赛上,当全国冠军王国章现身蓉城后,立刻就引起了轰动,人们不再只是看明星一般的对待他,而是非常深入地向他请教了许多自行车的专业知识。

  另体育:现在对开展成都自行车活动还有什么目标没有?

  杨艳丽:现在四川省的专业自行车水平已经上去了,七运会、八运会都有冠军,九运会获银牌,这次十运会又是冲金的大热门,但除了专业队外,四川自行车的群众基础还处在刚刚萌芽的地步,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和省市的有关部门一起,搭起一个雄厚的群众自行车平台。

  早报记者张志凌闻亚摄影华小峰

  先锋体验

  骑了几十年自行车还得当学徒

  以前坐在长途汽车上或者自己开车出游时,总能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户,看见一群群打扮很酷的骑车族被汽车抛得远远的。每当我所乘坐的汽车超越自行车,我都要向那些骑士们投去一丝钦佩———他们真了不起。9月4日,我也戴上头盔、骑上赛车跟着老车迷俱乐部的30多名车迷们做了次38公里的长途跋涉,从市中心到华阳再到龙泉的牛心山。

  早晨8:30准时来到位于通锦桥附近的老车迷俱乐部集合,这时已经有不少爱好者提前到了。除了年轻人外,还有好几位50多岁的“高龄”人,他们都穿着一身漂亮的骑行服,加上骑行头盔,非常拉风。老车迷俱乐部为我这个“初学者”准备了一辆山地车。戴上骑行头盔,出发了!不知不觉,一看码表,妈呀,速度已经是30公里/小时了。

  当我们骑出二环,上了天府大道,同行的杨艳丽在路边给我们扫盲,“我们要先学学骑车的道德和基本知识。首先,骑车一定要戴上头盔,这不是装酷,而是为你自己的安全加上保险。第二,和开车一样,骑车也要保持车距,初学者最好保持一个车身的距离,而且不要捏急刹车,不要蛇行,以防后面的车手的前轮碰到前面车手的后轮;这样后面的车手肯定飞出去了,这不只是一个人摔跟头,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后面会倒一串。”

  由于第一次骑赛车,经验不足,一开始上来,就猛骑,希望不输给那些十五六岁的小男生,但20公里下来,自认体力超群的我却落在了最后,连50-60岁的“太婆级”和“大爷级”的车迷们都纷纷超越我。看着我在上坡时的痛苦表情,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老当益壮的徐兆宁(已经有50多岁了)热心地开始给我打气,“第一次骑车能够像你这样的,已经很不错了。在上坡前就要提前减挡,而且最好始终保持频率一致,上坡时减挡,平路和下坡时可以加挡。不要急,只要保持一定频率慢慢骑,就不会太累。”

  上坡辛苦,下坡也不轻松。当平整的柏油路走到尽头时,我们开始面对凹凸不平的山路,从坡上放下来,高频率、高振幅的震动,让我感觉从手臂一直麻到了肩膀。不过老车迷很快告诉我,“如果你的赛车有前减振,就不会感觉那么痛苦了。”两个小时下来,我们终于到了龙泉牛心山。

  终于可以休息了,没有餐馆,大家就在路边的小店买了包方便面吃,骑了近40公里,这时一包方便面都是如此美味。

  本版撰稿早报记者闻亚张志凌摄影华小峰(部分由当事人提供)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