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特别关注:网球“第五大公开赛”不是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3:0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刚两岁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历史最短的大满贯赛事———澳网横亘着长达98年的距离,但没有多少人相信,中网比肩四大满贯的那一天的到来也会如此遥远———

  一年一度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已于本月10日在京揭开战幕。作为一项立志于成为“世界第五大公开赛”的赛事,本届中网与首届赛事相比,热闹气氛虽然稍显逊色,但却有了更多的新意。已经有了一年办赛经验的组织者正在不声不响地采取诸多举措全方位地提升着赛事
的品质。两岁中网和历史最短的大满贯赛事———澳网也横亘着长达98年的距离,但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中网比肩四大满贯的那一天的到来会如此遥远。两岁中网再攀台阶

  和一切都在摸索之中的中网元年相比,本届中网显然有了更多的新意。

  “北京办赛不当‘冤大头’。”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谈到中网时所说的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和去年相比,本届中网一个最大的举措是削减了运营经费。去年的中网,主办方的运营成本达到1500万美元,而今年的预算则是600万美元,一下子就缩减了900万美元。

  由于预算的2/3用于邀请高水平球星参赛。所以尽管今年的中网经费大幅缩减,但办赛水平却不会有所下降。已经确定参赛的选手包括目前人气最旺、在ATP和WTA排名同为第二的西班牙19岁少年纳达尔和俄罗斯18岁的

美少女莎拉波娃,还有WTA排名第一的美国选手达文波特,以及美国选手大、小威廉姆斯姐妹、阿根廷选手科里亚、纳尔班迪安、西班牙选手费雷罗、莫亚、洛佩兹、瑞典选手约翰森等世界网坛巨星。尽管男单卫冕冠军萨芬和前美网女单冠军库兹涅佐娃因故不能来到北京,但参赛选手中仍然包括8位大满贯冠军。以中网区区110万美元的总奖金,这样的参赛阵容可以称得上是豪华之极。

  除了参赛选手高,本届中网的宣传推广力度也有所加大。

中央电视台将为观众提供总长达150小时的现场直播和相关专题节目。除了国内的观众能欣赏到比赛外,今年,更有“STARTV”向全球观众转播精彩的中网赛事,美国的网球频道以及瑞典、西班牙的相关频道都会有选择地转播。此外,本届中网共有420名记者报名采访,是去年的两倍,其中境外记者有来自37家媒体的近百人,美联社、法新社等著名媒体都派来记者。媒体从来是成功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媒体的加入毫无疑问将会大大提升中网的国际影响力。

  总结去年的赛事,中网组委会认为一大缺陷,就是“形似而神不似”。虽然球星云集,赛事精彩,但在场地、安保、服务等许多方面还没能做到如国外的大型赛事那样周到。为此,本届中网,组织者除了加强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外,更采取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举措。比如在场馆周围增加500个左右车位,方便观众的交通;将票价减少2/3,以便更多球迷能够观赛;安保工作要求“隐形”服务,而不能像从前一样壁垒森严,影响整个比赛的气氛;志愿者实行统一组织和社会招募相结合……

  虽然比赛刚刚开场,但种种迹象表明,两岁的中网一定会更精彩,更出色。追赶之路“其修远兮”

  毫无疑问,以目前中网的积分和区区110万美元奖金,它和四大满贯赛事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澳网有100年历史,法网有114年历史,

温网更是有着长达128年的历史,美网则有124年的历史,目前这四大公开赛的总奖金额全部超过了1000万美元。中网把长期目标定位为“第五大公开赛”,固然志存高远,但这个追赶的过程显然是艰难而漫长的。一项赛事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传统的浸淫。日本公开赛已经办了40多年,但是他们依然还没有步入大满贯的行列。

  历史悠久的四大满贯赛事办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体育比赛那样简单了,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成为当地市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人对去年中网观众席上发生的事情如手机铃声大作,随意鼓掌叫好,观众到处走动颇为不解,连北京市主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刘志华在今年的一次全市大型会议上,也忍不住对中网赛场上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批评,并大声呼吁网球爱好者们应当学会如何当好观众。但在一个网球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从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网球改革,我们的网球职业化进程只有短短的10年,目前我们还只拥有400多名注册网球选手。和其他大众化的体育项目相比,中国网球人口更是少得可怜。以这样贫瘠的网球传统和网球基础,首届中网赛场出现一些不和谐音,固然令人遗憾,但也可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球运动的普及,我不认为这是太大的问题。

  中网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还需尽快形成一个符合职业赛事运作方式的奖金制度,注重对赛事本身的培养,而不是做了今年再说明年。由于总奖金有限,中网在奖金上实行出场费制,只要出场就有钱拿,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如去年的莫亚和费雷罗,两天就打道回府了。费雷罗中途甚至还去日本参加了一个商业活动。如何做到既吸引大牌,又能把精彩赛事留到最后,这是中网必须要解决好的当务之急。

  虽然中网赛事有许多先天不足,但它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拥有同时举办ATP、WTA巡回赛的资格,拥有万人中央球场和其他14块正式比赛场地;中网还拥有北京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大踏步迈进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大背景和政府的鼎立支持,拥有一个具有极高开发潜力的网球市场。正如本届中网的赛事总监艾科先生所言:“我们希望从现在开始培养中网的文化和中网的品牌,毕竟这个赛事冠上的是‘中国’两个字,并且会长期办下去。中网是比较年轻的赛事,但它也是一个大的平台,不只是北京,而是以13亿人口为基础的平台。”

  虽然目前的中网还无法实现赢利的目标,但赛事运营和管理方并不在意,他们甚至已经做好承办中网比赛头3年不赢利的准备。有这样的决心,再加上中网所依托的大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立志成为“第五大网球公开赛”的中网的未来不是梦。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