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上海东华元老队重出江湖 七十载足球梦几多回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7:46 东方体育日报

  七十多年前,他们在还处于半殖民地的上海滩成立了一支足球队。在当时由“西联会组织”操纵的联赛中,唯一能与洋人队伍抗衡的,只有这支名叫上海东华的足球队。1934年到1937年间,球队开始走向巅峰,他们连续三次获得甲级联赛冠军头衔,两次夺得史高托杯,是高级杯赛的盟主,为国人扬眉吐气,振奋精神。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华队的原班人马大多已经去世,但东华足球队这支年代久远
的队伍却没有因为先辈的离去而解散。上海的大街小巷中,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为了共同的爱好和那些值得回味的岁月,仍在传承着东华的传统,他们还要一辈一辈地将这支火炬传递下去。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齐聚在上海市体育竞技学校的会堂里,从两鬓斑白的中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百余人济济一堂只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并曾享誉东南亚的东华足球队在中断了近七年后的再次崛起。聚会中,众多上海足坛元老纷纷亮相,包瀛福、刘庆泉、陈志华……还有今年已81岁高龄,球队中年岁最高的重量级人物朱家铮。

  与多年不见的老战友重新相聚,心情可谓五味杂陈。这其中不仅有对当年球场上英姿勃发的回忆,也有因一些老队友的离去而挥之不去的悲伤。回顾东华足球队的历史,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免唏嘘。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球队聚了散,散了聚,算来这已经是第三遭了。

  东华足球队创建于1931年,队中涌现了不少像戴麟经、孙锦顺、张邦伦这样曾代表上海队或中国队征战远东、奥林匹克足球赛的名将。20年后,也就是1951年,因为全国六大行政区比赛的诞生,东华队的队员开始逐渐分布到各地,这支曾享誉东南亚的队伍不得不在这样的形势下被迫解散,没想到,这一散就是30年。

  直到1981年,东华队才在各方的支持下复会,但这重生的东华队却已不同于当年,球队名字也成了东华老年足球队。队员的年龄翻了倍,原来的竞技性也变作了娱乐性。于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老人们开始为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尽上一份力量。

  球队第二次的分开多少有些无奈。1998年,因为球队训练的卢湾体育场要进行改建,球队的活动因此而中断。这一次,这些抱着足球梦想不忍放弃的老人们,“阔别”了近七年。

  不过,始终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足球情结不会随岁月老去。今年年初,在陈良琏,包瀛福等元老的奔走组织下,球队终于再次复会。为了让分分合合的球队不再分开,这次的重聚新增了一支45岁以上的“梯队”,新近加入的丁龙发,秦国荣、鲁妙生、李中华等“老将”在这些元老面前俨然成了“小阿弟”,在与前辈们一同强身健体的同时,他们也将肩负起延续东华“血脉”的艰巨任务。老字号朱家铮难忘国家队记忆——那时候一直是我们赢

  朱家铮这个名字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而言,或许已显得太过遥远,但在这些曾为中国足球倾尽全力的元老当中,他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不仅是中国足坛的元老,也是真正意义上东华队的最后一批队员。在离开东华队后,他还曾入选上海队与国家队。所以当老人不愿被人搀扶,坚持自己走进会场时,所有崇敬的目光都毫无保留地向他投去。

  对于那些远去的记忆,年事已高的朱老无法回忆起太多细节,但他却带来了一些记录下当年情景的照片。颤抖着双手,朱老从包里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的照片没有全部放满,但张张都弥足珍贵。

  1952年加入国家队,朱家峥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留下的一张集体照。那时的国家队并不叫国家队,照片下方那排端正的手写体——“中央体育训练班”,就是当时国家队的名称。一个个小得如米粒般的头像让人难以分辨出面容,但面对这张照片,朱老竟可以清楚地报出大部分人的名字。

  在国家队中,朱家峥出任球队左边锋。因为历史环境原因,那时的国家队并不能像如今的球队那样出访各国,要想和其他国家队比赛只有坐等来访。不过,朱老清楚地记得,“当时来访的国家还挺多,苏联、匈牙利、南斯拉夫等,还有一些非洲国家的国家队。我们一直赢的,那时候真叫风光。”

  如今,已经81岁的朱老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奔跑在心爱的绿茵场上,但只要有东华队的训练和比赛,即使自己不能上场,朱老还是会尽力参加。即便只是坐在场边远远地看着,他也觉得无比满足。平日里,家住虹桥地区的他会去卢湾区,与一群老人一起唱唱

京剧当作娱乐和健身。对于这群自得其乐的老人,旁观者们习惯将他们称作票友。而即使是票友这个身份,这位足球界中的元老依然是元老级的。“足球和京剧都是好东西,足球让你健康,京剧是国粹,它们让你长寿,就像我一样。”说完,精神矍铄的朱老哈哈大笑起来,脸上刀刻般的皱纹里写满了幸福和快乐。小字号丁龙发笑忆“青春目标”——巴西有啥了不起

  作为东华“梯队”的代表,丁龙发在当日的会上发了言。小心地攥着那份发言稿,还是一头黑发的丁龙发在众老面前显得格外年轻。坐上发言席,望着台下的队友们,丁龙发自己先感慨了起来,“现在的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他的眼光与台下注视着自己的包瀛福交会,于是,几十年前自己还是青涩少年时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

  在少年队时,丁龙发一直是包指导手下的爱将,所以每次有上台发言的任务,都由他来担当。“记得少年队时第一次上台发言,我的题目是‘巴西巴西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们青少年足球一定要赶超你……’”丁龙发的话音未落,台下的老人们已笑成一片,“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还没能赶超。”顽皮地一笑,丁龙发继续自己的发言。从青年队、成人队到上海队,每个时期的话题都随着时代与年龄在转变,但每次上台的发言内容丁龙发都还牢牢记在心中。

  如今,自己作为东华队梯队的代表发言时,已步入中年的他很自然地将年轻时代的豪情壮志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强身健体。能有幸成为东华队一员的同时,丁龙发也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将东华球会继续发扬光大。说到做到,如今已在泗泾开办了足球学校的丁龙发,正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他们是被遗忘的球王李惠堂差点去了阿森纳

  李惠堂娴熟的运球技巧和出众的射门绝技令观众倾倒,每次出赛,球场必定座无虚席。“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传为佳话。

  1936年,李惠堂以队长身份率领中国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被英国队以2比0淘汰。随后中国队出访英国,与英国国家队和业余冠军队交手。赛后,到场观战的阿森纳领队阿里逊问李惠堂多大了,当得知他虚岁32岁时,阿里逊惋惜地说:“如果你年轻10岁就好了。”

  离开英国后,中国队又转战法国,与巴黎红星队交手。赛毕,红星队领队盛邀李惠堂加盟,被李惠堂婉拒了,“我要保持业余球员身份,继续为中国队效力”。孙锦顺铁腿两破球网

  孙锦顺“铁腿”的外号来自1925年他代表香港南华队与英国陆军队的比赛。当时他一记凌空抽射,球入门后破网而出。次日,香港媒体就将“铁腿”美誉送上。1936年孙锦顺随中国队去棉兰老岛比赛筹钱时,又再度射破了对手的球网。

  孙锦顺之所以能踢破球网,与他从小踢一种特制的“油球”有关。所谓“油球”,是用机油把球浸透、晾干,使得皮球变得又沉又没有弹性。孙锦顺打小光着脚踢“油球”,长时间苦练,成就了出色的腿功。叶北华偷师洋将建奇功

  因为踢球果敢,叶北华被称为“无畏将军”。当时他发现香港海军队的左边锋(洋人)有一手高速倒地传中的绝招。于是,每逢海军队出赛,叶北华便掏腰包买两张门票,上下半场各用一张门票,坐在最靠近那个洋将的位置偷师。1930年远东运动会,中、日两队争夺冠军,终场前两分钟,中国队仍以2比3落后,戴麟经对叶北华说,“华仔,该你出手了”,叶北华心领神会,在球即将出底线的一刹那,转身用左脚将球扣向中路,自己则摔出底线几米之外。球越过对方门将,被包抄到位的戴麟经轻松敲进球门。最终双方3比3战平,并列冠军。戴麟经带队冲击

世界杯

  戴麟经当年的身高仅1.70米,体重64公斤。虽然身材瘦小,但他踢球机敏,面对慓悍的后卫能避实就虚,有“小李广”之称。其出色的盘球过人技术被当时的球迷形容为犹如“蝴蝶穿花”,倒勾射门也堪称一绝。虽然身高不占优,但戴麟经的头球技术同样出众,他的快顶、先顶每每使对方的高大后卫队员防不胜防。

  1956年,戴麟经担任国家足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兼任国家足球队教练,掌印冲击世界杯。1957年5月12日,正是执掌国家队教鞭的戴麟经,率领张宏根、方纫秋、年维泗、张俊秀等优秀队员参加了第六届世界杯赛亚洲与非洲区的

预选赛,首次向世界杯发起了冲击。

  作者

  :康慨(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4,800,000篇。


 

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