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张云松:事业型男人,但是爱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2:13 世界体育周报

  “一定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孝敬他们,让他们感到幸福,否则,一旦失去,你将遗憾终生。”

  张云松曾经说过,如果把事业和家人放到一起让他选择,他会毅然选择后者。因为对于他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妈妈、女朋友更加重要。金钱、名利这些东西在亲情的面前,太渺小了。

  不过如今,国家队的荣誉和球迷们的信任把这个本该属于家庭型的男人“逼”成了事业型男人。

  一个成熟的“老人”

  一年多以前,曾问过张云松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到:“进国家队!”那时他说,如果能够进国家队,他会用自己的能力证明给大家看,他会像松树那样风雨不摧,成为大家心中的英雄!果然,在不久之后的几个月中,张云松进入了时任国家队助理教练、立陶宛人尤纳斯的视线。再后来,张云松经过了一批批的淘汰后,最终被带到了雅典,那一次,是26岁的他第一次和国家队扯上关系。虽然在奥运会中没有得到什么上场机会,但那段国家队的经历对小云来讲弥足珍贵。

  一年后的今天,张云松已经从国家队中的一名“新人”变为了“老人”。问到“老人”如今的心态,张云松说,是信任使他懂得承受一切的压力,而这种信任来自于队友,来自于尤纳斯以及那位已经回到美过的“银狐”哈里斯。即便队里又添了一位条件非常优秀的后卫孙悦,张云松的心态还是那样平和,“这一年国家队的经历,让我变得成熟了,这也是我在国家队一年多来最大的收获。”

  只有体校能管得住他

  张云松并非出身于体育世家,父母也从没有想过要让他在体育运动上有所作为。但从张云松的举手投足甚至外表看,总是给人一种感觉:“这孩子小时候,老实不了”。

  有过这种感觉的人,算是说对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种错觉。

  “小时候特别淘,经常给家里闹出点事儿,没人看得了,尤其是放学后不回家,经常到外边疯玩儿疯跑去。”于是,父母把这个“小祖宗”送到了一个能管住他的地方——体校。从此,张云松开始了他与篮球的情结。那一年,他才7岁。

  进入了体校后,张云松才开始喜欢上了篮球。“一开始只想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但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篮球,所以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作为篮球运动员来说,除非是像姚明那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否则要想出人头地,注定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身高1.82米的张云松当然算是后者。于是为了弥补身高上的劣势,他猛练远投,正因为如此,他才练就了一身远投的好功夫。

  在进专业队前,张云松就读于北京市25中——一个篮球传统学校。“在我们学校,无论是课间还是放学,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跑到球场上去打球,而所有的女生也都会跑到球场上去看球。正是这种浓厚的篮球氛围一直熏陶着我。”从他的话语和眼神中,透露着他对这所学校的一份眷恋和感激之情。如果没有25中的培养,或许不会看到今天北京队的张云松——正是在一场校队的比赛中,张云松被北京少年队的教练选中,从此才进入了专业队,也过上了集体生活。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现在的队友焦健和乔俊强。十年的时间,三个人一起从少年队进入青年队,又从青年队一起进入了一队,从来没有分开过。

  大运会让他第一次接近梦想

  后卫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位置,作为年轻后卫中的佼佼者,张云松在2003年八月份得到了参加大运会的机会,通过大运会,他感受到了梦想的接近——进入国家队的更多机会。回想起那年大运会的经历,张云松说,这对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经过团结拼搏,临时组成的中国大运

男篮以4胜2负的成绩名列第四,超额完成了任务。作为队长的张云松是球队的绝对主力,平均每场上场30分钟以上。

  通过与大运对手面对面对话,张云松能发现自己的长处——速度快、灵活,推进传球并不比别人差。同时,这次经历也让他有机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所有人都是传球、跑动,以此联络,那是一种始终运动的篮球,这在国内是没有看到过的。”于是从03——04赛季开始,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他在场上与队友间的灵活跑位配合。能够取长补短,学以至用,也许正是张云松的聪明所在。

  老师也制不服的学生

  对于初二就进入专业队的张云松来说,短暂的校园生活有着许多值得回味与感慨的事。尤其是在25中度过的那一年多时间里。仿佛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如今提起当年的事,他还记忆犹新地向记者形容他的班主任、体育老师、还有那些同学们……

  “我经常挨说”“我也承认我比别的孩子淘点儿”“我上课爱说话”……都是同一年龄段的人,他的这一番话让记者也想起了上初中时的那些同学。对于这类学生,相同的感触就是:勤奋不足聪明有余,学习不好体育优秀,油嘴滑舌但人缘不错,比较具有号召力,属于一呼百应的人物。而且多年后回忆起来,如今让人印象最深的也只有班中的这些“传奇”人物。

  上学时候的张云松自称“老大”,由于爱说话,老师经常给他换座位。今儿换到前面,上课时前面就一片说话声;明儿又换到后面,后面的人又开始在他的带动下聊大天。只要他坐在哪儿,身边方圆几米的纪律就异常地“活跃”。于是,一年多的中学生活中,张云松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座位,总是游离在班里的各个角落。于是,被他弄得没有办法的老师更多情况下只好拿他手下的“小喽罗”出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在“杀鸡给猴看。”

  最爱开车去郊游

  张云松爱车,用“酷爱”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

  从小,张云松就喜欢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大大小小差不多也得有上百辆了。如今,张云松经常会开着自己的白色捷达车去首钢打比赛,比赛结束后,他再开着车回家。如果遇到顺路往城里走的记者,他还会热心地捎上一段,这也是张云松在记者们眼里人缘好的一个原因。

  张云松的车是2002年买的,之所以买捷达,是因为当时的车型选择余地特别小。“如果以后家里人多了,我还会再考虑买辆车。我一直都喜欢宝马,富有运动感,而且是一个优良、传统的德国品牌。”

  由于经常在外地打比赛,张云松用车的机会并不多,3年时间才跑了3万多公里,所以,他的车看上去总是显得特别干净,特别新。

  张云松最喜欢开着车到北京的郊区玩,“平时打比赛时坐飞机坐得都快吐了,自己开着车出去感觉特别舒服。”提到北京周边好玩的地方,张云松能说出一大堆,其中有一次去野三坡骑马还露了一回洋相。

  上了马的他二话没说,照着马屁股就一顿乱抽。之后,那匹马一通猛跑……

  “我从来没骑过马,也不会骑马。但是男孩嘛,胆儿就是大!不管会不会上来就敢招呼!”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就付出了胆大的代价:“从床上下来都困难,腰也疼,背也疼,屁股也疼,哪儿都疼,连车都开不了了!。”想起当时的情景,张云松还是一副痛苦样儿。

  如今,一旦遇到两三天的“长假”,小云就会开着车带着妈妈和女友到郊外去住上两天,一家三口出去亲近自然,享受着他们认为平凡真实,在别人看来却很浪漫的日子。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2002年,张云松的父亲去世了。在那之前,父亲患上癌症已经有五六年了。

  父亲的去世,给了张云松一次重重的打击。在那之后,他有了一种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心态。“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每遇到一次挫折,就会迈上一个台阶,会更成熟。如果你一辈子都碰不到挫折,你就尝不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事业上的挫折也好,失去亲人的痛苦也好,早碰上就会早成熟,会让你更加珍惜生活。”

  如今,张云松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是母亲和女友。如果将亲人和事业放在一起让他选择,他会毅然地选择和亲人在一起。为了这两个女人,他可以离开自己深爱的篮球,也可以从此离开他所喜欢的那种被球迷包围的感觉。“一定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孝敬他们,让他们感到幸福,否则,一旦失去,你将遗憾终生。”这句话,是小云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后所总结出来的。

  现在,只要队里一放假,小云都会回到家里陪妈妈和女友,他说,弥补家人并不是要用礼物,花更多的时间陪他们,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一个真实的张云松

  每次采访张云松,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因为他是我踏入篮球记者这行以来,第一个采访的人,而且那一次也是人物专访。

  当时的我,还只是《篮球报》的实习生。那一次是首钢队主场的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从球迷中间冲上前去,将他堵在更衣室门口,生涩地向这个我并不太熟悉的人索要手机号码。张云松迟疑了一下,之后拿起本,写下了11位数。再后来,张云松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我的第一次采访任务。

  那一次顺利的采访,让我开始对这个球员有了些好感,在好感之外的,是内心里的感激。

  每当首钢主场比赛结束后,张云松都会被球迷们围住,签名、合影,在张云松看来,这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被他们包围的感觉。被球迷认可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场艰苦的胜利后,球迷向你表示感谢,他们等了很长时间,可能就是为了跟你说句‘谢谢,你辛苦了’,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很有成就感。”相信喜欢张云松的那些朋友们,都会被他的真实、诚恳所感染。

  个人简历

  姓名:张云松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7年3月20日

  身高:182厘米

  体重:82公斤

  场上位置:后卫

  运动经历:

  1994年,北京首钢青年男篮

  1995年,北京首钢男篮

  1995年,中国国家青年队

  2004年,中国国家队

  2005年,中国国家队

  主要成绩:

  1995年 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三名2001年 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三名1999年 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亚军

  2003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四名

  2004年 雅典奥运会第八名

  作者:郑 彬

  (来源:篮球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