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全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校 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传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9:52 中国体育报

  全国有多少传统体育项目校?他们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为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级各类体育传统校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也探索出了一条“体教结合”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道路。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专门立项,就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2005年7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训班在江西井冈山举行,在这次会议上,这一项目的主持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就研究情况进行了授课,引起了广泛反响。全视角审视下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李相如教授。

  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传统

  据李相如介绍,此项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进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的普及程度大都在60%以上,培养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广泛的参与体育活动,这样从事体育运动人数会增加,基础就会扩大,必然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调查表明,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发展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上,大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始终坚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传统性”,突出重点项目,坚持特色,形成长久的发展。在发展运动员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还注重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为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使运动员除了继续向上级输送之外,还可以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分流进入社会。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从横向来看,与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以及优秀运动队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为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以及优秀运动队等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形成体育后备人才的横向输送网络,这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途径;从纵向来看,建立和完善了大、中、小学的一条龙的培训体系,形成运动员输送网络。这种做法给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更富有生机。

  竞赛筹资机制喜忧参半

  李相如表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竞赛杠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交流的对象仅限于本地区(市)或本省(区、市),未能打破我国行政区域的界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省内进行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相对较多,参加一些大型的跨省(区、市)的赛事交流活动相对较少,运动员也不能很好地积累参加国家级和国际级比赛的经验,不利于实现锻炼队伍、积累大赛经验和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经济发达的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参加国内外的一系列的赛事,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南京三中女子排球队,在近十年的比赛中取得了24次省级冠军、6次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了4连冠的佳绩。同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可以通过社会承办比赛的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正如我国的有些体育项目和赛事已经进行了市场化的运作,应该改变只由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比赛的状态,要转变观念,尝试着进行市场化运作,由社会来承办比赛。

  另外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训练的筹资机制不健全,筹资的渠道比较单一,来源主要以学校的行政事业经费以及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为主,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企业的赞助和其它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运行模式谋求多样化探索

  在统计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已经由学校单一运行模式,发展为多样化的运行模式。目前把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行模式归纳总结为7种模式,分别为独立运行模式、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与体育俱乐部联办的模式、与体校专业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联办的模式、与多种形式联合的模式。在统计的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独立运行模式所占的比重最大,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的模式和多种形式联合的模式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其它各种模式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于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可以促进学校自身“造血”的机能,有利于学校的自身发展。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俱乐部联办主要是社会体育俱乐部选择对口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使运动员进入学校学习和训练,日常的生活学习由学校负责,俱乐部派专门的教练员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校联办是把运动员放入学校中进行学习,使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可以使运动员得到多元化发展,这样能合理地解决运动员今后发展的问题,也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做法首先出自于上海市。2000年上海市把二线运动队放入了12个市级体育传统校中,到2001年把一线队伍放入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高等金融专科学校进行学习和训练,把二线队伍放入复兴中学等13所体育传统校中去,把三线队伍放在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去,形成梯队式的培养模式。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相结合,可以把资助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的经费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资助经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开展体育传统项目活动。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多种形式的运行模式即与上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行模式相结合,能够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经费短缺且来源单一的状况。这种运行模式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拓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四大问题 四项对策

  李相如表示,目前正在撰写完整的研究报告,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情况看,有四大问题最突出:经费短缺、活动交流不足、选拔培养渠道不畅通、发展水平与社会整体发展相比滞后。他说,目前我国的训练体制正在发生变化,原先那种地市体校——省运动队——国家队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想加强发展的力度,就要加大各级投入,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模式创新,加大多元化力度的探索。另外还要特别加强交流和比赛,包括传统校之间,教师之间,省份之间,同时形成完整的师资培训计划。

  传统项目校成品牌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产生于60年代初,兴起于8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初。到目前的统计,国家级、省级、地市三级共有10911所,其中国家级100所,占0.9%,省级4189所,占30.8%,地市级6622所,占68.3%,在训学生40多万人,其中健将级和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共61321人,拥有各类场地80783块。据调研,全国各级体育传统校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先进性、示范性的“标志名称”,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品牌”。

  现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成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造就出了一大批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输送的运动员中,有144人次获得奥运会比赛的前三名,获得前八名的人数为185人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和

世界杯获得冠军的人次分别为184人次和92人次,参加世界单项锦标赛获得冠军的人次为232。

  从数字统计来看,输送奥运选手较多的前六个省(市)中,恰恰也是拥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较多的。这说明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各省整体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

  作者:曹彧

  (来源:中国体育报)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