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男女项目齐头并进 全力铸造奥运金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9:19 南方日报

  世界冠军、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关渭贞畅谈打造羊城羽毛球城市名片

  男女项目齐头并进 全力铸造奥运金牌

  独家专访

  前日在美国阿纳海姆结束的羽毛球世锦赛上,广州籍选手杨维/张洁雯为中国队夺得女双冠军;谢杏芳更是历史性获得女单冠军,成为第一位获得羽毛球女单世界冠军的广州籍选手。

  广州是我国羽毛球冠军队摇篮之一。上世纪70年代的庾耀东、侯加昌,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关渭贞、林瑛、吴迪西、劳玉晶、林燕芬,还有现在的杨维、张洁雯、谢杏芳,都为中国队在国际大赛冲金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广州已经借着各种机遇将羽毛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年6月19日,广州成功向国际羽联申请成立广州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这是国际羽联在全球设立的仅有的5个国际培训中心之一。

  广州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广州羽毛球运动如何更有效率地发展,广州羽球健儿如何再在

北京奥运会立新功?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前世界女双冠军关渭贞。

  “娇气”制约穗女单发展

  谢杏芳夺冠能在广州羽毛球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此前没有一位广州籍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单打冠军。而谢杏芳这次夺冠,改变了这一历史。

  广州有很多女子羽球世界冠军,但却没有一位女单的世界冠军。也正因为这样,广州羽毛球运动发展十分迅速,但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广州的女孩子有点太娇气,不是特别能吃苦。”对于广州籍女运动员为什么难以在单打比赛中“封后”,关渭贞结合自己当年的运动生涯首先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广州的羽毛球女运动员都是来自城市,娇气惯了,缺乏大赛中的韧劲和拼劲。单打比赛需要运动员更多的跑动,更充足的体能,更顽强的斗志。但是广州女孩可能就缺乏这方面的准备。”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关渭贞继续解释,“广东运动员普遍身材矮小是更重要的原因。单打项目中,如果自己的身材不如对手高大,在比赛中肯定吃亏很大。这也使得广州,甚至广东羽毛球选手只能在双打项目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另外,广州羽毛球运动发展以来,大部分著名教练都是双打出身,像傅汉洵教练。他们在教学中,很自然地就将自己最有心得的双打技术教给了弟子。这也使得我们的运动员对于双打更擅长。”

  广州选手强在技术好

  广州羽球是否会趁着现在的大好契机,调整双打和单打的奥运战略?关渭贞表示:“不会。我们在培养球员的时候不会偏重哪个方面,而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条件来培养。我们有很多不错的教练,今后在男子、女子、单打、双打方面同步进行培养,争取全面开花。我们在训练中会加强运动员的速度和体能训练,但我们更多的还是要根据广东人的特点来抓技术,绝对不会一味追求身体素质而放弃我们的技术根本。”

  关渭贞说:“其实我们的羽球选手还是很有实力的,因为广州球员有很扎实的基本功,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广东的羽球运动员普遍比外省的运动员出成绩晚,但是运动寿命却更长一些。其实,我们的男、女运动员都有技术上的优势,只要他们能培养出更坚毅的韧劲、更顽强的斗志,绝对可以在单打项目上出成绩。”

  女双有世界冠军,女单也有了世界冠军。关渭贞对于男运动员的崛起同样充满信心:“广东也有陈其遒、余锦豪这样的双打名将,我相信广州籍的男羽运动员同样也能冲击世界冠军。我们会逐渐提高教练的水平,制订更合理的训练体系,让我们的男运动员也逐渐成长起来。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一些而已。”

  北京奥运前景看好

  去年雅典奥运会,杨维/张洁雯夺取女双金牌,这是广州第一枚球类奥运金牌。今年美国羽球世锦赛,杨维/张洁雯、谢杏芳更是给了广州运动员冲击2008年奥运会更大的动力。

  对于2008年奥运会,关渭贞表示:“杨维/张洁雯是现在世界顶尖的女双组合,而且处于技术和心理的成熟期。只要她们能够保持现在的状态,再弥补一些不足之处,冲击北京奥运金牌希望较大。”

  关渭贞对谢杏芳也特别看好。她说:“谢杏芳技术好,基本功扎实,就是有点娇气。这次在世锦赛夺冠,说明她的技术和心理已经成熟了,具备奥运会夺冠的实力。如果谢杏芳有冲击北京奥运的决心,多吃3年苦,我相信她能够做到。我担心的是谢杏芳的腰伤。在之后几年的训练和比赛中,谢杏芳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腰,憋足一口气来备战北京奥运会。”

  关渭贞表示,在今后3年内,广州市和广东省体育局将为这几名羽毛球选手提供一切方便措施,让他们静下心来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

  申办“苏杯”再造球市

  在竞技成绩上,广州羽球是不错的。但是关渭贞表示:“竞技成绩并不能证明一个运动发展得好,普及这项运动才是唯一的办法。不过高水平的赛事倒是对普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2000年

世青赛到2002年汤尤杯,再到签约5年的中国公开赛,广州举办了众多顶级羽球赛事,也大大激发了广州市民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关渭贞透露:“我们将继续吸引国际顶级赛事来广州举办,这对形成广州羽毛球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汤尤杯,现在正申办2009年

苏迪曼杯。和我们竞争的最大对手是丹麦。今年12月,广州市将派代表团去马来西亚进行申办陈述,最终结果也将在12月揭晓。”

  广州市体育局在1998年成立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市羽协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就是为了加强羽毛球在广州的普及。目前,广州已经拥有近百个羽毛球馆、700多片羽毛球场,几乎遍及广州市区和城郊。现在,广州的市民对运动的要求空前高涨。广州的羽毛球馆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了周末更是难以找到空闲的羽毛球场地。

  打造羽毛球文化

  在2000年羽毛球世青赛期间,当时主管体育的一位副市长曾经提出,希望广州市体育局将羽毛球打造成广州市的“市球”。但关渭贞表示:“广州市民喜欢的运动很多。我们虽然不提打造羽毛球为‘市球’,但却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更希望在广州打造出浓厚的羽毛球文化。”

  广州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近年打造羽毛球城市名片的工作主要围绕“打造三个中心”:打造广州羽毛球俱乐部、打造羽毛球全民健身俱乐部、打造广州国际羽毛球体育文化中心。

  现在,广州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已经落户广州,广州的羽毛球俱乐部和全民健身俱乐部都开展得很好,很多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俱乐部和固定的羽毛球赛事。广州的业余羽毛球比赛也是常年不断。关渭贞介绍,目前他们和一家企业洽谈建一个2万平方米的羽毛球全民健身中心,以供附近的市民运动、休闲,进而增加羽毛球文化的氛围。

  对于打造羽毛球文化的措施,关渭贞说:“为了配合大家对羽毛球的高涨热情,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学者来探讨什么是广州羽毛球文化,怎样才能打造广州特色的羽毛球文化,并出版一系列的羽毛球的教学书。再下一步,我们还要制作世界冠军的教学片和个人纪录片,以及举办羽毛球展览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广州在出现羽毛球热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浓厚的羽毛球文化。只有这样,羽毛球才能成为广州真正的名片。”

  本报记者 邱江剑 戴学东 通讯员 陈建族

  图:

  谢杏芳心理素质更成熟。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

  杨维(左)/张洁雯是北京奥运夺冠热门。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