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杞人忧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8:24 南京晨报

  连续三届世锦赛寸金未得,曾在雅典“穷人乍富”的中国田径顷刻之间变成了“困境和悲哀”,冷暖变幻,明年亚运会、08奥运会都让“有识之士”忧国忧民起来。然而,如此看低中国田径是要付出“代价”的。亚运称雄靠实力、奥运争光有地利,未来的几年内,你势必看到一片“繁荣”景象,到时候,大家可不要惊诧呀……

  总结之奥运篇

  北京奥运必打胜仗

  新华社的几位专家在赫尔辛基世锦赛结束后这样说:确实,以这样的进步步伐,确实无法实现中国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打翻身仗的目标。

  他们错了。北京奥运会能否打翻身仗和目前中国田径的进步幅度是不完全成比例的。举全国之力备战奥运会,这句话本身也传达着一个信息:中国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战绩。

  话说得这么肯定是有根据的。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中国体育刚刚经历了汉城奥运之败,而在更久之前的汉城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也不过是赢了韩国人1枚金牌而已。但后来怎么样?在北京我们拿了183枚金牌,韩国和日本的金牌数加起来也是望尘莫及。这是什么?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之变呢。

  体育竞赛归根结底是比实力,但是如何在大赛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对于成绩来说更为关键。中国竞走近两年在世界大赛上成绩下降,除了技术问题外,“客场”作战能力差是主要原因。奥运会的时候怪石头硌脚,世锦赛的时候又怪上下坡多,其他诸如天气、裁判、体能等因素也是屡屡被搬上台面。3年后不会了,北京的路我们可以走上成百上千遍,我们正好可以发挥“窝里横”的特点,不仅拿金牌,说不定还能创纪录。竞走3项,不拿冠军都难。

  除了竞走之外,其他项目借主场之利也绝不会空手而归。刘翔实力摆在那儿就不说了,别看埃塞俄比亚的女子中长跑现在闹得欢,等到了北京,还不知道谁怕谁呢。咱可是奥运会的东道主啊。

  批语

  其实也甭等到北京奥运会了,今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十运会你就能见识到中国田径的一些“顶尖成绩”。在世锦赛比赛中状态低迷的运动员,到十运会上也不乏高水平发挥。投入产出比大家都算得很清楚。

  总结之亚运篇

  咱们是人多力量大

  这次在赫尔辛基,中国田径被自己的亚洲邻居们狠狠地“羞辱”了一番。比如说,巴林的拉姆兹成为了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男子1500米和800米金牌的顶级选手;卡塔尔选手沙辛则成功卫冕男子3000米障碍金牌……

  除此之外,中国在亚洲的头号对手日本队也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虽然两名奥运会冠军室伏广治、野口未报名参加本届世锦赛,日本还是夺得了两枚铜牌。在男子400米栏比赛中,日本27岁的为末大以48秒10夺得铜牌。日本的尾方刚、高冈寿成还分别夺得男子马拉松的第三、四名。

  于是乎,亚洲“狼来了”的呼声再次响起。对于明年多哈亚运会的担心也由此而生。

  中国田径真的连亚洲老大也坐不稳吗?非也。我们的一些媒体朋友把卡塔尔、巴林、日本、科威特、印度、韩国等等亚洲列强的成绩来了一个大杂烩,形成了“亚洲打中国”的局面。这也许可以证明一个论题:中国队很难再获得亚洲大赛半数以上的田径金牌了!但是别忘了,中国田径亚洲老大的局面是无可动摇的。一枚银牌,一个第四,六个第五,还有一个第六、两个第七,中国田径的世锦赛总成绩在亚洲也只有日本可以抗衡,更何况,我们在若干“弱项”上依然可以独步亚洲。

  一花独放不是春,亚洲田径要全面发展,就不能够,也不可能让中国一家坐大。日本有着强大的经济后盾和群众基础,西亚则利用石油和美元四处引进人才,中国田径在亚洲的金牌也一再被瓜分。但这不是一件坏事。随着亚洲对手水平的提高,中国田径也将在竞争中得到更快的发展。

  批语

  其实亚洲老大做的时间长了也会让人“厌倦”。有时候我们甚至想,干脆丢掉亚洲老大算了,没有包袱压着,我们说不定就能迎来中国田径的发展高峰呢。

  总结之基础篇

  如此进步难能可贵

  中国队这次团体总分超过了上届世锦赛和雅典奥运会,虽然缺金牌,但这次“肚子”较大,中间名次增多,仅第五名就达到6人。这对于落后的中国田径,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值得肯定。尤其是当你看到中国田径发展的“基石”是那么的脆弱时,你甚至会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田径落后是明摆着的,除了辽宁女子中长跑流星般地一掠外,落后现状一直存在。许多人认为,中国田径走出困境目前无路可寻,因为,田径这个“运动之母”在国内早已不受待见。从大背景看:全社会很少有青少年练田径,业余体校体系早就瓦解,连学校和单位也几乎再不举办田径运动会。长得高的孩子打篮球,长得矮的踢足球,而练田径的学生多数是为了上大学能照顾分数。在刘翔奥运夺冠前,全国田径锦标赛没有观众、没有记者、没人关心。从小环境看:运动队招不到好苗子。有运动天分的孩子能上大学,绝不去运动队。田径选手和教练员待遇太低,选手们吃苦不少,但一旦练不出来,再找工作都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田径界缺乏敬业爱岗的精神,能刺激士气的是:在全运会上打“内战”,捞一票。这就是中国田径面临的困境,和社会大环境有关,也和田径界小环境有关。

  没人练,也没人看,目前中国体育观众的“营养”结构,可谓严重失调:体育媒体几乎成了男子足球媒体,最多还有些篮球新闻,包括田径在内的大多数项目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田径能取得进步实属不易。

  批语

  新华社的评述说:可惜麻将与“斗地主”不是奥运比赛项目,中国这两个项目的爱好者倒可数得上世界第一。到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如果中国选手不争气,偌大的主体育场上难保不会空空如也。

  总结之提高篇

  对症下药需开偏方

  “成就”再多,总也会有些问题嘛,我们不妨为中国田径的“小毛病”找找药方。

  “全运至上”的问题大家总是拿来说事儿。可是,各个省市对全运排名的近乎病态的重视以及互相攀比的对冠军的重奖,才是这些运动员身不由己地“为小家舍大家”的根本原因。

  这方面不能一味指责运动员和省市体育部门。利益决定行为,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选择。可行的办法,还是改变指挥棒。例如,既然全运会排名备受重视,就大幅度提高世界大赛前八名———不仅仅是奖牌———在全运会计分中的比重,让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树立国际大赛表现重于一切的价值观。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再说基础问题,如果能利用刘翔的感召力,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和普及田径运动,在推广方面再做足文章,让孩子们喜欢和热爱田径,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田径运动,增加我国的田径人口,这比多争块金牌和培养一批前八名选手更有意义。

  有了宏观上的支持,我们才能在细节上抓得更好。比如说,近年来中国田径运动员出国训练和比赛的问题,中国田径训练思路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也有了不少的进步。假如今后有了多方面的支持,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选手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技术,接受大赛的考验。这样一来,什么英语不好,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批语

  对症下药才是关键。你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和欧洲人一样有那么多国际大赛机会当然不可能。再说,人种不同,大家的训练重点也不同。所以,要提升水平,就必须要走有中国特色的路线。

  作者:吴旭渤

  (来源:南京晨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