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感受田径之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08:4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我至今对去年雅典奥运会田径赛场上十万观众深夜观赛的热闹场景记忆犹新,而这次到了赫尔辛基,我又发现芬兰观众对于田径比赛的狂热比起希腊人,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届世锦赛期间,能容纳4万多人的赫尔辛基体育场始终爆满,无论是双休日还是上班时间,也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芬兰观众总是从早到晚,把看台填得满满当当的。据了解,本次世锦赛晚上的门票价格平均在200欧元左右,最高票价则在300欧元以上,但就算这样
那天晚上,天降大雨,所有比赛被迫推迟,但雨幕中,仍有许多观众穿着雨衣,安坐看台,静等比赛重新开始。此种痴心和执著让许多记者唏嘘不已。 在感叹芬兰观众的热情之余,我有时也突发奇想,这比赛要是放在中国举行不知观众买不买账。我估计结果不容乐观。前不久,我曾参加北京体育局主持的一个座谈会,一位领导对明年将要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可能出现的低上座率深表担忧,并表示,实在不行,还是要组织学生上看台,否则,赛场气氛就太冷清了。这位领导人之所以能做出这种判断,并不奇怪,因为田径在中国本来就不是热门项目,何况还是青年锦标赛。 田径好不好看,这个问题我以为无需讨论,因为田径乃“运动之母”,跑、跳、投,这是人类最本能的动作,所谓“更高、更快、更强”,放在田径场上,再贴切不过了。田径比赛不仅最能体现人类最原始的运动之美,更不乏你追我赶,争分夺秒的刺激。当运动员呼啸着跑过弯道,向终点冲刺,人们所能体验到的感官冲击一点也不亚于足球和赛车,而且非身临其境不能感受。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前两天在和记者聊天时,曾谈到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团部一位领导到田径赛场看了几场比赛后,不禁感叹:只有看了田径后,才知道什么叫竞技体育。 一项如此好看而且刺激的运动为什么在中国却不是那么招人待见,我以为缺乏有号召力的大牌明星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缺乏深厚的田径基础和氛围。芬兰观众对于田径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而且显然经过了多年的文化积淀,组织者和观众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无比默契、水乳交融的关系,常常是广播里乐曲一响,观众就有节奏地跟着节拍击掌,大屏幕上有时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指挥大家如何行事,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看着都觉得新鲜。当地比赛组织者这种调动赛场气氛的能力显然是我们国内同行们不具备的。 据说,因为刘翔的横空出世,国内田径市场大有复苏之势。但追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的观众更应该学会去欣赏田径运动,感受田径之美。否则,下次还难保不会出现前不久发生在北方某个城市田径场上的笑话:观众在看完刘翔的比赛后,一哄而散,将其它正在进行的比赛视为无物。(本报赫尔辛基8月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