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中国游泳呼唤科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8: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中国游泳在蒙特利尔一金未得,女子三大优势赛项惨遭重创,年轻选手的表现不如人意,日本队整体水平超过中国。如此严峻的局面,引起了众家媒体的深切关注,中国游泳的败因何在?

  中国游泳队总教练赵戈坦言:“中国选手和国外选手的差距,主要在于高水平的连续性和连续出成绩的能力的差距。”其实质是中国选手耐久力不足和身体素质不足的老问题。
就整体的身体素质而言,中国选手确实与欧、美、澳选手存在差距:身材不如他们高大强壮,心肺功能的耐力不如他们持久。然而,人各有其“短”也各有其“长”,就爆发力、协调性、敏感性而言,中国选手丝毫也不逊于欧、美、澳选手。中国选手在长距离项目上竞争乏力,在短距离项目上却大有可为———众多中国选手曾在短距离项目上创造过辉煌战绩。

  作为高水平的教练员,是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神经类型,选择与之适合的赛项作为主攻方向。有的运动员启动快且爆发力好,适合最短距离的50米比赛;有的运动员平均速度好且冲刺力强,就适合100米的比赛;而蝶泳、蛙泳、仰泳和自由泳,则需要针对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采取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唯有如此,才能挖掘出运动员的潜力,避免在训练中意外受伤,达到预期的训练和比赛效果,使竞技水平得以突飞猛进。而能否把握训练量的大小尺度,是检验教练员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国家游泳管理中心一位领导认为:“中国选手不如日本选手吃苦。”这实在是过时的“外行话”。这是因为,竞技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必须按照它的客观规律行事。因此,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进行科学的训练,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不二法门。实践证明,刻苦训练不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没有科学指导下的刻苦训练,其结果必然是运动员“受伤”的代价。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众多天赋很高的运动员,就是在违反了科学的刻苦训练下,夭折了自己宝贵的运动生命。

  因此,中国游泳要称雄世界泳坛,就要在培养游泳运动员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指导,即:科学的选材、科学的选项、科学的饮食、科学的训练、科学的恢复以及科学的比赛。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安泉?ā?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