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发挥严重失常冠军梦灭 中国女排跌下神坛(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7:16 扬子晚报
  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二轮的比赛昨天展开,中国女排迎战欧洲劲旅意大利女排。中国女排糟糕的一传使得她们以16:25、21:25和22:25连丢三局再次落败。本场比赛的失利使得两连败的中国女排冲击冠军的希望基本破灭,也延续了本赛季对意大利女排没有胜绩的历史。意大利女排则凭借两个3:0的骄人战绩继续在积分榜上领先。

  意大利队异军突起

  并不能说因为中国队发挥不好,而是意大利队确实有种异军突起的味道。意大利队员身材高大是最大的优势,加上她们的进攻也很有特点,从二号位的强攻,到跑动快攻,加上调整球的后排进攻,她们的技术都显得比较成熟。二传的分配球也很熟练,比赛中多次看到中国队出现单人拦网,或者是穿中球的出现,这也要归功于意大利二传手上功夫迷惑了我方的拦网队员。所以说,中国队连续两次以0:3输给意大利队,绝对不能用什么“轻敌”来掩饰。

  中国队发挥失常

  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出来,中国女排自身失误送给对手21分,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中国队似乎在拦网上毫无优势可言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众人看来,中国女排本来就比其他队伍实力强,其实,在对抗中,中国女排根本没有优势可言,欧美队伍有身材体能优势,而中国队平均身高远远比不上对手,加上赵蕊蕊的缺阵,这个劣势更是表现得明显。因此,中国女排若想在比赛中取胜,就要“精神、技术、体力”这三方面综合发挥。没有单独强攻的优势,因此技术上要全面发挥,一传不到位无法单兵作战,因此队员的体能状态很重要,但是最近比赛多,又缺乏系统训练,这样的比分也在情理之中。

  大楚成唯一亮点

  “大楚好样的!”有记者这样为楚金玲叫好,在这两天的比赛中,中国队一个劲地输球,只有新人楚金玲在场上“赢”球,可以说连续的比赛已经基本将大楚给磨练出来,楚金玲在连续两天的比赛中不但承担起中国女排4号位强攻的重任,而且她的发球屡屡破坏对手的一传。整场比赛虽然中国队没拿一局球,但是大楚一人独得11分,仅次于副攻张萍的13分。楚金玲和王一梅,是比较优秀的主攻手培养对象,可是在比赛中为何只有大楚表现独佳,其实“东方不亮西方亮”是在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而中国女排只有全面发挥才能避免输球。

  二传成最大制约

  在这两天的比赛中,对手的拦网都可谓“精确”,原因就是抓住了冯坤组织战术的规律:一传到位后只会一味组织快攻,二次球、后排进攻和强攻都放弃了。更让陈忠和头痛的是,替补二传赵云一直没练出来,因此冯坤出问题或是前排出现弱轮次,中国队都无法通过换二传去弥补。二传的不力又与发球水平息息相关,如今的发球变化增多,过去接飘球速度慢,现在大部分队伍以重飘球和大力跳发球为主,如果中国队还处于老观念的一传认识中,直接的影响就是组织进攻的不力。发球、接发球是中国女排的生命线,提高到位率,进行系统训练是必需的过程。本报记者赵晨彦
发挥严重失常冠军梦灭中国女排跌下神坛(图)
周苏红和刘亚男在奋力拦网。

  恐意症

  当我们还在为中国男足的“恐韩症”而无奈的时候,中国女排又患上了“恐意症”。

  总决赛第一场输给古巴以后,人们都迫切希望中国女排能够在第二场比赛中找回尊严,也希望能够摆脱本年度“逢意不胜”的窘境。然而,2:3,0:3,这样的两连败把中国女排从一个窘境又推向了另一个更大的窘境。中国女排总是存在着“想赢怕输”的心态,直接导致了比赛当中的畏首畏尾,以至于本场开局就被对手打了个10:1,而那一分是对方发球失误送的。因此,如何让女排队员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恢复信心,应该是陈忠和的当务之急。姜芳芳

  马后炮

  陈忠和:我想或许我们队员在第一局比赛中思想上出现了困惑。我们没能很好地理解和贯彻我们布置的技战术。(对中国女排的表现也显得百思不得其解)

  张萍:

  我感到很紧张,而且有很大的压力。我想我在比赛中打得实在是太着急了,失去了应有的节奏。(张萍尚且如此,其他队员可想而知,对意大利的两连败确实给中国女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赵蕊蕊:

  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奥运前不同,当时是去拼对手;现在我们位置比较高,其他队来冲击我们,把我们研究得很透。不过我们的优势不能丢,中国女排老的传统、特点不能丢,我们也是在换人,在磨合。比赛前主导思想也是锻炼队伍,多了解对手的表现。(她认为现在世界各队都在认真研究中国女排,但女排依然应该坚持自己的特点)黄启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女排新闻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