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社:斩断伸向校园的兴奋剂“黑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09:23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7月14日电 短评:斩断伸向校园的兴奋剂“黑手”

  新华社记者高鹏、代群

  兴奋剂问题一直是国际体坛面临的严峻挑战难题之一。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反兴奋剂的“三严”方针,不断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反兴奋剂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兴奋剂检查数量逐年大幅增加,阳性率从最初的1·8%降低到目前的0·4%左右,大大低于1·6%的国际平均水平。

  然而,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体育科技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兴奋剂的形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深省的新动向,即出现了从专业运动员向业余运动员、从竞技体育向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从体育竞赛向学校招生考试蔓延的苗头。

  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2004年对14个省市的4500余人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专业队运动员和运动学校、普通中学及大学学生。调查结果表明,承认使用过兴奋剂的比例大大高于专业运动员的比例。

  此外,据1999年-2002年对部分省市青少年运动会兴奋剂检查结果的统计,阳性率也大大高于我国同期对专业运动员兴奋剂检查阳性率的结果。

  造成竞技体育的毒瘤——兴奋剂向校园蔓延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为了在升学考试中得到高分。一些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能上大学,用用兴奋剂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一直用下去”。

  但运动医学研究人员表示,兴奋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药物刺激,促使人体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等)迅速提高,但由于肌肉是受药品刺激而不是正常的物理刺激增长起来,心血管、骨骼、肌腱等组织无法达到同等的成长速度,因此在高强度运动下,极易造成这些组织的损伤。兴奋剂的危害后果,轻的造成肌腱、韧带拉伤,重的会引发心脏衰竭甚至猝死。对于青少年来说,使用兴奋剂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

  加强青少年反兴奋剂工作,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要让广大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了解兴奋剂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提高他们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逐步加大在青少年比赛以及在各级升学考试中的兴奋剂检测力度,对阳性案例从严查处。但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兴奋剂检查,都要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身份、项目、训练水平等特点,既要广泛覆盖,又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

  目前的反兴奋剂斗争已不仅仅是体育界净化体育赛场,匡正体育道德,使竞技体育沿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问题,而是正在成为一个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问题。

  反兴奋剂斗争,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漫漫长跑。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