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垒球“瘦身后遗症”:2008是绝唱还是转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2:33 新闻晨报 | |||||||||
“断档期”何去何从 小球中心主任胡建国这两天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2008年北京奥运会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女垒的绝唱啊!”昨天,他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棒垒球项目被淘汰出奥运会,显然,相比起已经在国内形成一定气候的棒球运动而
其实,除了女排和女曲,我国奥运会集体项目中,曾染指奖牌的项目就只剩下女垒了。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垒曾遗憾地1分惜败于东道主美国队,屈居亚军,而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垒也取得了第四的好成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拥有主场优势的中国女垒无疑是夺金大热门。全国棒球垒球副部长杨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奥运会女垒这个项目中,一共只有8支队伍参加,中国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后,到2012年正是出好成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砍掉这个项目,我们肯定会在伦敦奥运会上少掉一个希望很大的夺金点。” 此外,让杨杰比较担心的,还有运动员在“断档期”内如何处理运动生涯的问题,“有实力的男子棒球选手还可以去参加美国和日本的职业联赛,但女垒队员就可惜了,那些在北京奥运会时正处在辉煌期的队员可能会选择退役,而2012年奥运会的适龄队员,现在就要开始考虑重新选择自己的将来了。”垒球人才的流失问题,显然会在将来的几年间暴露无疑。 市场影响是大是小 尽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小球中心主任胡建国一再表示,中国不会缩减在这两个项目上的投资,反而会更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这两大运动在民间生根开花。但在商业化操作的今天,一个项目的发展显然更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商家的投入,而离开奥运会的棒垒球,在缺少了眼球经济之后,很快就会让商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再度投入的兴趣。 以中国棒球联赛为例,这个中国规模最小的联赛,目前吸引的人群也仅仅停留在外籍人士这一范围内。负责商业运作开发的某公司表示,如今棒球联赛的赞助商主要来自于国外,观众也主要是外资公司组织员工前来观看。相比起足球等火爆项目,它的受众面比较单一,上座率也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据说最高的时候,人数也仅仅停留在千人左右。 不过,这样的冷场面,并没有使得棒球运动的“账单”有缩水的迹象。目前中国棒球联赛只有6支队伍参加,但钱没有少花,且不说每场比赛打丢20个左右的比赛用球,联赛队伍的专业装备、球队参赛的费用、球员和教练的工资以及场地租赁费用都由主办单位全面负责,中国棒球队出国训练、比赛等费用也计算在内,再加上每个赛季要做的推广赞助商活动、青少年训练营等活动,据记者了解,前三个赛季的每年花费在1500万元左右,六年下来在中国棒球身上要花掉近1亿元。在离开奥运之后,这样的账单,谁来支付? 当然,目前还没有消息显示中国棒球联赛会在奥运“断档期”停下脚步,但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不但是赞助商,一些地方球队也会很快在棒垒球这两个项目上缩小开支,甚至于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干脆解散队伍,这样所造成的后果不但会让项目萎缩,运动员的流失也会成为将来几年大面积爆发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更会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专家就对记者表示,一旦2012年之后,棒垒球项目再次回归到了奥运大家庭,也会让中国举步维艰,奥运断档期就是运动员断层期,青黄不接的后备人才会让中国棒垒球运动再次走入一个怪圈,甚至会爆发一蹶不振的危机。 2008是绝唱还是转机 现在,所有的问题都直指2008,不但因为这是一届自家门口的奥运会,更多的,是中国的棒垒球运动想在这届奥运会上演好自己的绝唱。其实,这一些仅仅还停留在荣誉这一层面上,2008不但会是一次绝唱,更可能是棒垒球运动的一个转机。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一切赌注都押在了这一年。 有关方面表示,他们曾试图通过北京奥运会让棒垒球项目在全国得以大力推广和发展,但被淘汰出伦敦奥运会的事实,却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这带给中国棒垒球运动的打击将是无法估量的。但这些相对悲观的情绪,并没有感染到一些国家队的运动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示,只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那么所谓的眼球经济不会离他们而去,“我们拿下一块金牌,还愁老百姓不关注我们?” 同样的积极态度还来自于小球中心主任胡建国,他对在中国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体育也会多元化。胡建国表示,当年他刚接触棒垒球时,也看不出棒垒球比赛的乐趣。但是,随着对这两个项目的逐步了解,他越来越对棒垒球感兴趣了。因为棒垒球是融个人与集体、智力与体力为一体的运动,它在美国、古巴、日本等国广受欢迎、深入人心,说明这两项运动还是有魅力和吸引力的。 不是依傍奥运才有出路 人才流失、市场萎缩,离开奥运这颗大树,很多人觉得棒垒球运动似乎也脱离了根基,变得有些后天不足起来。其实,这样的忧虑显然有些多余,保龄球、台球和高尔夫这些未曾被奥运大家庭认可的项目如今都在老百姓当中被玩得热火朝天,棒垒球为什么不可以? 其实,深究原因,棒垒球在中国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还是规则和技战术较为复杂,不太容易被中国观众理解和熟悉;同时,其比赛时间不易控制,对电视转播十分不利也都成了“罪状”。但这些显然都可以被克服,在加大宣传和中高校普及的基础上,这一切的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甚至焕发出第二个春天。 棒垒球的出局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一仅仅在北美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热烈欢迎的项目,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几乎是冷门中的冷门。但目前已经有例子证明,冷门也是可以人为“加热”的。去年,胡建国在上海举行的斯诺克邀请赛上就曾对记者感慨地说,所有的冷门运动都要开发吸引眼球的招数,斯诺克可以有丁俊辉,可以放在大商场里面进行,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让老百姓停下脚步,不由自主地产生研究的兴趣。这是一个启示,值得中国的棒垒球运动在接下去的“尴尬”期中好好地深入研究。 可以说,普及是中国棒垒球运动继续生存下去的前提,“背靠大树”的确“好乘凉”,但对我们来讲,有时候也要过过自力更生的生活,或许,我们还能从中找出另一条更为宽敞明亮的大道呢。 作者:晨报记者黄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