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体验在高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0:51 中国体育报 | |||||||||
美丽的西藏山清水秀,堪称世外桃源。蓝天中的白云,犹如洁白的千条万条哈达。雪域高原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神奇的西藏给身临其境的勇者带来不尽的遐想,感受大自然的风光,走进圣洁的天堂。西藏,独具民族韵味,毡房和牛羊是藏民的全部家当,哈达、烤羊肉、糌粑和青稞酒是藏民对天外来客的最高礼仪和款待。一句最美好的祝福——扎西得勒,一首《青藏高原》之歌,让人听后荡气回肠,难以忘怀。
可当车被疾风卷着驶入西部高原的那一刻,却又能明明感觉到嘴唇开裂、嘴巴干涸和身体不适。途中曾听人说:“初次体验高原,会使人有一种不同于内地的沉眠”。跨昆仑山、登风火山、来到“哭爹又喊娘”的五道梁,头沉腿绵,我终于体会了“沉眠”二字的含义。怕我睡着了,随行的司机给我讲起了青藏铁路上的趣闻。 打火机的奥秘 由于有规定,高原不许喝酒。好吧!喝酒不行,抽烟总可以吧。一次,刚上工地的时候烟瘾来了,可是半天也打不着火。我这可是日本进口高级防风打火机,奇怪了,在天津还是好好的。我折腾了半宿,火也没打出来,我的“火”倒上来了。第二天一大早,一个朋友给我递烟,我说不抽,打火机给我下马威了,打不着。他听了哈哈大笑:“因为缺氧缺压,制造工艺不一样,我们抽烟要用格尔木或那曲产的打火机,从内地带来的无论质量多好,也打不着火。”我恍然大悟,赶紧让他们给我多准备几个,因为开车一旦走进无人区,方圆几十公里见不到人烟,更别说商店了。没有打火机,烟瘾来了可怎么办? “蹦迪”取暖 青藏铁路最高段——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施工,风一吹那个冷怎么也想像不出来。羽绒服在这里都透风,根本没有用。工人们上班,外边穿的都是里边带羊毛的皮衣、皮裤,里边还要穿两层毛衣毛裤。头上戴的是棉帽和风镜,脚上穿的是军靴。就这样,大风带着雪粒打在脸上还像针扎一样疼。戴口罩水气结冰不透气,工人们施工时只好把鼻子和嘴露出来,结果鼻子和嘴周围全是结冻的白冰,就像“圣诞老人”的模样。 问到施工时到底有多冷,司机说,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工地上修机器五分钟就得换一次人。就这样,卸不了两个螺丝,人就冻得差不多了,必须活动活动,所以我们把汽车上的喇叭开得大大的,跳个迪斯科什么的。当然也不能太剧烈。新来的大学生没碰到过这种天气,在工地上冻得直掉泪,停下来又怕感冒,只能在避风区站一小会儿。 为了确保饮用水卫生,公司打井取用地下水。水管铺好后才发现,防冻裂成了大问题。用棉被层层包住都不管用,还要用电热毯加热。水管还要经常放放水,才能保证水不冻住。 在青藏铁路沿线,很多单位都把肉制品存放在冰柜里。这么冷的天还需要这个吗?一位铁路炊事员说,这里的气温太低了,放在外边肉制品的组织都会冻散。有一次我拿起一个鸡蛋往碗上一磕,鸡蛋没破,碗却碎成两半了。 天然减肥区 这里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一半左右。工人将强烈的高原反应归结为“胸闷、气短、头疼、腿软”。还正是这八个字让大家吃尽了苦头,体重普遍下降5至20公斤。一位项目书记远岗长期早出晚归,高原反应加上休息不好,体重下降了20公斤,裤腰带扎了两个扣,如今还显松。大家幽默地说:“这山上减肥效果太妙了,应该让那些在平原地区大把吃减肥药的人都上来试一试,那得省多少钱啊!” 人都变得“笨笨的” 唐古拉山工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天大地大不如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氧气亲”。因为缺氧,人肌体的供氧能力大大降低,一次给一名工人过集体生日,大家一高兴,唱起了《青藏高原》,突然一个人晕倒了,抬到医务室做人工呼吸、吸氧才醒过来。后来安排重体力活时,四五个小时就得换班。另外,因为缺氧,人的大脑供血不足,反应没有平原地区灵活,施工人员爱丢三落四,指挥人员安排工作时也常常落掉几条,现在都采用书面文字记录了。 都得涂脂抹粉 青藏铁路的施工人员每天必备的劳保用品是三大件:墨镜、唇膏、防晒霜。工人每天上工前必须“涂脂抹粉”,戴上太阳帽,涂上防晒霜,抹上唇膏。这是他们制定的一项铁制度。青藏高原的紫外线太强,人人脸晒得都特别黑,这还是脸上抹了防晒霜的,不然更惨。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地区的几倍。初上高原的筑路人很快就尝到了厉害,许多人的脸都被晒成了“红富士”,嘴唇也都干裂出一道道的血口子。就是这样,工人们依然不忘互相逗乐打趣:你说他是“猴屁股”,他说你是“兔子嘴”。可是再好笑的玩笑,许多人这时也笑不起来,因为一笑嘴唇上的血口子就开始不停地往外渗血。 汽车也需吸氧 即便是在夏季,唐古拉地区也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天寒地冻。每天发动车是司机师傅最头痛的一件事。一天早晨一位师傅茅塞顿开,把氧气袋拿到了车队前,对着空气滤芯器给汽车吸了氧,很快汽车就发动了起来。用氧气袋发动汽车的秘诀,很快就在师傅中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司机师傅早起再也不为发动车犯愁了,在司机师傅中流传起了“汽车要用氧气袋”的故事。 避暑胜地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年平均温度0摄氏度左右,夏季只有10-20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正是此地的真实写照。一些工人亲属纷纷来高原避暑。高原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即使炎热的八月,也能见到雪花漫天飞舞。一天,内地正是炎热的夏季,唐古拉山却雨雪交加。我抽空给内地的家人打电话。当我告诉小外甥“这里漫天大雪”时,小孩撂下电话喊道:“妈妈,舅舅是个大骗子!” 青藏铁路沿线很多地方一会儿雨,一会儿雪,一会儿又来一阵冰雹,工作只能见缝插针。春天唐古拉山的地全是冻的,推土机一次只能推10厘米。过几天冻土化几厘米再干,一直要持续到6月份。由于搅拌混凝土对水温有要求,只能从河里拉冰在锅炉里化水。 不速之客 高原有时气候恶劣,可有时候也是晴空万里。那天我们驱车去驻地60公里以外的日纳藏布特大桥采访时,一路上蓝天白云,远处白雪皑皑的高山傲然耸立,草原上一群群牛羊在悠闲觅食。不过,筑路人们却顾不上欣赏这如画般的美景,正紧张地施工。时间已近中午,工人们收拾东西回帐篷准备吃中午饭。走近帐篷,他们不禁大吃一惊,哪里来了这么多不速之客:只见屋里屋外白花花的一片,一群羊躺在地上,正懒懒地在反刍。见了人,竟都不慌,瞪着一双双小眼睛看着工人们,仿佛帐篷是它们自己的家。 工人们哭笑不得,一位工人开玩笑地说:“它们还算客气,没有躺到咱们床上休息。” 吃和洗 青藏高原的水在70摄氏度时就沸腾了,做饭必须用高压锅,否则像下面条、煮水饺即使煮成面糊糊也还是煮不熟,很难做得可口。青藏铁路指挥部多数人是北方人,爱吃面条,但吃一次面条非常难。高压锅煮面,时间长了成了面糊糊;时间短了又不熟。所以每吃一次面条就算是改善生活,而且每人限量供应。真是最计划地吃。 从格尔木后方驻地到大前方工地要经过纳赤台的昆仑泉,昆仑泉水冬暖夏凉,富含有益人体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所以司机每次经过,都要用大水箱带回许多,除了饮用外,大伙还用来洗澡,真是享受。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昆仑神泉”。我们采访团团长有皮肤病,听说“昆仑神泉”,很想“一洗了之”,就让工地服务员提来一桶,每天洗尘革面。还真管用,我们采访回来的时候,他的皮肤病竟好了许多。 链接:四条进藏路你走哪条 川藏路 成都至拉萨,全长2161公里,沿途道班齐全,村落散布,只是雨季塌方太多。 贴士:走川藏线不怕高山反应,因沿途海拔都是缓缓升起。 川藏路需要有富余的时间,因其泥石流塌方路段多,路断了被堵上几天是常事,走川藏线一般要15—20天左右,7、8月雨季最好别走。 青藏公路 该线为进藏公路中的主动脉,全线黑色路面,道路较平缓,全年畅通,是我国四条进藏公路中惟一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很多人都说进藏难,其实走青藏线开辆夏利就能到拉萨。 贴士:走青藏线会有高山反应。从格尔木出发100多公里就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口,很多人到这里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另青藏线沿途野生动物很多,有藏羚羊、藏野驴等,但要想拍到好的照片却很难,因为距离太远,常用相机镜头太短。 滇藏公路 昆明经芒康到拉萨全程2300公里,是最多姿多彩的一条进藏路。 贴士:从大理开始,你就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世界,但滇藏公路德钦进入澜沧江峡谷后的路段,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塌方。由于这条公路维护力量不够,所以常常断路。 新藏公路 从新疆叶城至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平均海拔堪称各线之冠,所以号称“铺在天上的国道”。全线仅5至10月通车。 贴士:新藏公路的很多路段都是没有修过的路基和荒滩。 走新藏路最好有向导。有很多路段百公里荒无人烟,走错了不仅耽误时间,也浪费宝贵的汽油。在新藏线加油都是从私人饭馆买高价油,有时需求人家才会卖给你,价格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阿里的特色。 新藏线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条进藏路线,与其他三条路线比它没有秀美的风光,也没有迷人的风情,更没有平坦的路面,但却有神山圣湖的美景,有古格王国的神秘,有喀喇昆仑的庄严,所以引得无数人踏上这条艰辛之路。 作者:伍 振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