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昔日伦敦两救奥运今朝奥运回报伦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0:08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能够获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伦敦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但除此之外,历史上伦敦两次救助奥运会渡过难关,这也使其得到了一些奥委会成员的“感情票”。今朝奥运最终回报伦敦,伦敦也成为了世界上首个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第四届奥运会

  时间:1908年4月27日~10月31日

  申请主办第四届奥运会的城市有罗马、米兰、柏林和伦敦,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会址选在罗马,但由于多次地震和火山爆发使意大利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因此罗马1906年提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设施,宣布放弃主办权。时间紧迫,奥运会又无法延期,最后国际奥委会求助于伦敦,经英国考虑再三,答允运动会在伦敦如期举行并迅速在伦敦西区一个丛林地带兴建了一座可容7万余观众的体育场,新造了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车场等等。

  20世纪初的英国首都伦敦,终年浓雾弥漫,故有“雾都”之称。第四届奥运会于1908年4月27日至10月31日在这里举行,这是五洲代表的第一次聚会,对奥林匹克日益国际化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历时半年多的伦敦奥运会也成为了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参赛国家共22个,运动员2034人,其中女子36人,总人数比前三届的总和还要多。

  第四届奥运会的组织良好,成绩显著,绝大多数项目进行的十分顺利。“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首次被提出并得到体现。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而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也一直沿用至今,这些都为以后奥林匹克理想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十四届奥运会

  时间:1948年7月29日~8月14日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了,当年10月,英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在伦敦举行第十四届奥运会。当时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没有城市愿意举办奥运会,伦敦人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咬紧牙关帮了国际奥委会一把,由于申请主办的仅伦敦一家,因此英国得到了主办权。

  生活困难,经济萧条,各行各业亟待恢复,伦敦也面临这样的不利境地,事实上英国不少人反对在当时困难情况下承办奥运会。英国奥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四方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兴建了奥林匹克村,修缮了一些体育场馆,使运动会准备工作如期完成。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12年的奥运会的重新举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起点。人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饱尝了家园被毁、亲人死去的痛苦,但在这里又感受到了和平与友谊的幸福。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达59个,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运动员共4099人,其中女子385人,男子3714人,也是以往历届所不及的。

  就整体而言,这届奥运会虽然条件艰苦,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因此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记者王瑞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