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胜负手在体育之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2:16 新闻晚报

  国际奥委会将于今天投票选出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以五个申办城市现有的体育设施,成功举办奥运会都不成问题。问题是,决定这场申奥胜负的100余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城市是否具备了举办奥运会的条件,还有很多非体育的弦外之音。

  是否能通过举办奥运会发生有深远意义的变化,是否能给这个城市和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是否能更好地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们会注重一个国家是否能通过举办奥运会发
生有深远意义的变化,是否能给这个城市和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是否能更好地推广奥林匹克运动。这也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莫斯科在这次申奥时就特意强调,如果选择他们,和当年选择北京一样,都将是一个历史性选择,因为奥运会将帮助莫斯科呈现给世人一个有别于前苏联时期的新莫斯科。伦敦也着意强调奥运会如果交给他们举办,伦敦贫穷落后的东区将被开发出来,将留下一笔宝贵遗产。

  申办奥运会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一个大陆不能连续举办两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投票时,考虑的往往不只是某一届奥运会,而是有更长远的打算。比如在选举2010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时,实力受到公认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事后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当时伦敦、巴黎和马德里都已提出申办2012年奥运会,如果2010年冬奥会放在了萨尔斯堡,那么按照不成文的惯例,2012年奥运会就要放到欧洲大陆以外举行。

  因此,2012年奥运会花落谁家,很有看头。按道理,纽约提出申办希望不大,因为2010年冬奥会就在美洲大陆的温哥华举行。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假如投票需要进行好几轮,而莫斯科或马德里相继被淘汰,那么支持他们的委员的选票流向很可能左右最后的胜负。因为,如果莫斯科和马德里都想继续申办2016年奥运会,那么支持他们的委员则会把选票投给美国的纽约,而不是欧洲的伦敦或巴黎。

  一个城市在申办期间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信任很重要

  一个城市需注意不要引起委员的反感。当年瑞士的锡永在申办2006年冬奥会时被认为是最大热门,但最后的主办权被意大利都灵获得。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申办时正赶上1999年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被国际奥委会的瑞士籍委员霍德勒揭发,一些委员因此迁怒于锡永,将选票投给了都灵。同样,当纽约和伦敦提出申办2012年奥运会时,由于美英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因此有人认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内部的反美反英情绪会比较浓,对伦敦和纽约申奥不利。另外,英国BBC的全景门节目曾报道了2012年奥运会可能存在金钱换选票的腐败交易。虽然伦敦奥申委声称与此事无关,但是一些委员难免会对那些无孔不入的英国媒体有反感心理。

  因此,一个城市在申办期间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信任很重要,毕竟一旦申办成功,双方将在一起合作7年。在这一点上,巴黎奥申委表现得比较积极,他们总结了前两次申办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了和委员的沟通,在制定各项方案时经常向国际奥委会征询意见,使得方案不断完善,同时也让委员意识到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当然,委员投票时还不排除有还人情债的可能。

  这次2012年申办的一大特点是各申办城市纷纷请出政府首脑和体育巨星为申奥摇旗呐喊

  外来的影响对委员也会起作用。比如萨马兰奇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影响很大,也必然利用他的影响力来为马德里申办争取支持。马德里在后期势头比较旺,尤其是在萨马兰奇表态支持后,这对呼声最高的巴黎不是好消息。因为马德里势头的上升很可能分流巴黎本来获得来自拉丁地区委员的选票,两城相争只会让伦敦从中获利。

  这次2012年申办的一大特点是各申办城市纷纷请出政府首脑和体育巨星为申奥摇旗呐喊

  。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及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和俄罗斯总理等等亲临新加坡游说,使一场体育选举无形中可能介入更多的政治利益,使得本来就已难以预测的申奥选举变得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

  另外,委员还会看重一个城市对奥运会的执著程度,而且还强调安保,纽约和马德里在这方面相对让人担忧。所有这些都会在委员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新华社记者刘广 张永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