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青年报:新国青面子工程更需几分内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1:35 中国青年报

  止步于八强后,中青队依然得到了不逊于德青队的评价。但小伙子们果真能在联赛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果真能够打破困扰几代中青队的“仲永式怪圈”吗?

  本报蒂尔堡6月22日电

  裁判终场哨声一响,拼了90分钟的小个子卢琳眼睛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刷地流了出
来。面对迎着他走过来的克劳琛,卢琳拥抱了这个德国老头,因为他心里有数,这个老头与中青队的缘分可能不多了,“我还是很感激他的,他教给我们不少东西,而且帮助我们取得了3场漂亮的胜利”。

  几分钟过后,挨个儿与队员握手,并绕到华人球迷那里向他们表示感谢的克劳琛,回到替补席旁。他走到低着头坐在凳子上的董方卓面前,伸出手来试图安慰一下这位曼联签约球员,但董方卓却发怒了———他粗暴地挥开德国老头的手,然后边怒骂着边站了起来,他先是踢翻了谢亚龙与杨一民身边不远处的座椅,又一脚踢向一只皮球,然后扭转身来面向克劳琛,如果不是助理教练王军死死抱住他,这名狂怒的球员不知会干出什么。克劳琛呆立在一旁,64岁的老头一脸的茫然与不解。

  克劳琛后来说:“对土耳其队的最后时刻我们赢了,但却在最后时刻输给了德国队,这就是足球。”但老克不明白的是对土耳其队的那种“足球”是很多人欣然接受的足球,但昨天的结局却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尽管中青队虽败犹荣,尽管他们精彩的世青赛之旅已深深刻在很多人的脑海中。

  未能打破中青队小组出线即遭淘汰的怪圈让人扼腕,但更让人担心害怕的还是困扰了几代中青球员的“李华筠怪圈”、“邓乐军怪圈”以及“曲波怪圈”。如何去打破“中青怪圈”?或许钥匙本来就握在很多人自己的手中,只是我们迟迟没有使用。

  培养职业素养先从尊师做起

  当董方卓在场边肆无忌惮地表达着自己的愤怒时,一位荷兰记者诧异地问道:“Why?”记者告诉他,董是中青队中名气最大的球员,但克劳琛给他的上场时间并不多。但这个答案让那位荷兰记者不屑地撇了撇嘴。

  或许克劳琛的换人晚了些,或许换成中国教练,董方卓很可能会是铁打的主力。但个人服务于团队,球员服从于主教练的安排,如此基本的职业素养却在中国足球圈成了件大难事。跑动积极、能攻能守的郜林,更适合克劳琛的战术体系,就连大连实德总经理林乐丰在谈到董方卓被弃用时也表示很正常。

  但如此正常的事情却没有带来正常的反应,不知到蒂尔堡只需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安特卫普俱乐部主教练,在得知董方卓的表现后会有何感想。领队冯剑明赛后直言董方卓的做法不妥,“再怎么样也不能跟教练发脾气啊。”而一直很有绅士风度的克劳琛,这次也没有指责董方卓,他只是说:“有些队员的不冷静让我不理解。”

  不过,让克劳琛不理解的恐怕还有中国足球联赛中的“球霸”现象,还有频繁出现的球员炒教练的故事。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年龄不过20岁的中青球员里,因为打不上主力对克劳琛充满敌意的不在少数。可能董方卓们并不理解“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尊师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因为这样,你才能真正从每一天、每一场的训练比赛中学到东西。

  卢琳曾在赛前告诉记者,一直觉得克劳琛是一位比较有水平的教练,比如说在足球理念方面。“虽然之前队里有些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能够学到东西最重要。”而多位欧洲同行也表示,中青球员还需要在高水平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己。

  杨一民在谈到克劳琛时,曾表示他丰富的理论知识弥补了中国球员战术素养的普遍缺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崔大林在小组赛后也表示,争胜与学习同样重要。但他们可能忘了,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何来良好的学习心态。个别所谓大牌居然为打不上主力而消极训练,如此职业素养怎能不让人担忧他们的未来。

  改善联赛环境足协责无旁贷

  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几代中青球员普遍存在的“仲永现象”时,同样无奈的杨一民认为,这得靠球员自己的修为,看球员能否用严格的职业精神来约束自己,并表示鼓励球员出国踢球。这话听起来似乎滴水不漏,但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中国足协的领导人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足协的责任。

  目前尚在中甲俱乐部效力的卢琳,在跟记者说起未来发展时说了句“鱼不过塘不会肥”的广东方言,“我希望球队今年能够冲上中超,也非常希望能去高水平的联赛发展。但有些事不能勉强,有信心更得有机会。”

  与卢琳一样对联赛现有环境无可奈何的年轻球员有不少,他们的无奈可以理解,但中国足协的叹息就太过做作了。2001年十强赛期间,时隔44年晋级世界杯决赛圈的巨大热潮,冲淡了足协因“甲B五鼠”事件整治联赛的决心。现如今,面对见怪不怪的联赛丑闻,足协的态度更是模糊不清。以至于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前不久发出“中国足球再不整治将会崩溃”的警告。

  但谢亚龙并不愿意就此发表看法。作为一位新任领导,面对遍身痼疾的中国足球,谢亚龙纵有很好的理论功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一切。不过,不好改变不代表不能改变,更不代表可以选择不改变。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这才是中国足协及其领导者们应该干的。与其无奈地看着年轻球员在染缸中浸泡,不如开始改变联赛的行动,这一点亲自赴荷兰督战的谢亚龙应该看得很明白。

  打造后备力量最忌面子工程

  不管最终扎根在巴特基辛根,还是取道克莱枫丹,国青队走向国奥队的路程都将是坎坷和艰辛的,而且这项工程所关乎的也只是一支球队和一群孩子的命运。不过,当一位前来督战的领导将此举视作加强后备力量培养的举措时,记者不禁哑然。要知道当年日本为了学巴西,曾经有10万青少年在几年内去巴西学踢球,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偶尔派出一两支健力宝队或者中青队镀镀金。

  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缘故,不管是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广大体育迷,都对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突破寄予厚望。总局更是要求各中心以指标的形式定目标,对于很少能够给国人惊喜的中国足协来说,自然会把备战北京奥运会当作工作重心。备战奥运会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奥运会上的成绩与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混为一谈就显失妥贴了。

  曾经得到过两位外教指点的申花小将王洪亮,今天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位外教各有特点,对自己的启发帮助都很大,“但跟克劳琛的时间毕竟短了些,他对中国球员的了解也还需要时间,但外籍高水平教练对提高中国球员水平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俱乐部肯不肯请高水平外籍教练是自己的事情,俱乐部愿不愿意把球员送到国外深造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不过,指望中国足协送几十名球员来提高成绩上的突破,可能是达到短期见效的捷径,但绝不可能代表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像我们可以得到外国媒体“中青队与德青队水平相差不大”的评价,但绝不代表“中国足球与德国足球水平相近”一样。

  国青队的世青之旅,在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清新的同时,也再次意识到他们将来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让一代代国青球员如何从一个高起点走向更大的成功,而不是一代代在联赛的染缸中沦为糙哥,这是中国足球人不得不正视,也必须正视的现实。

  作者:特派记者 曹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青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ZOO YORK


CALIFORNIA


JEDI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