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中青队两大败因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20: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思想上:自视太高忽视对手

  战术上:造越位功夫未到家

  虽然赛前被寄予厚望,但最终中青队仍是没能阻挡“日耳曼战车”前进的步伐。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中青队在两度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手两度扳平,并在最后时刻“突然死
亡”。深入剖析,思想和战术上的症结无疑是两大根本原因。

  思想产生变化

  中青队下半时开场不久就体能下降,而终场前两分钟德国队利用中国队注意力不集中由马蒂普头球锁定胜局。赛后不少人认为体能问题拖了中国队的后腿,但实质是球队上下思想上的变化导致失利。首先,淘汰赛与小组赛有很大区别,队员们赛后也表示对这种一场定胜负的比赛精神上要更紧张一些,很难像小组赛那样打好开头就会越来越顺。其次,就是中青队对德国队赛前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分析。中国队三战三胜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德国队则是列小组第三勉强晋级16强———很显然,中青队上下仍然沉浸在对小组赛骄人战绩的回味之中,而没有将意志品质世界闻名的德国队放在眼里。比赛过程证明:德国队并非一盘散沙,他们拥有鲜明的特点,即身体强壮、基本功扎实和顽强意志。中青队终场前的那粒丢球,正是源于对德国队整体技战术素养的忽视。

  战术导致失利

  据悉,中德之战前夜,中青队教练组仍对本场比赛的首发阵容及技战术打法争执不下。而赛前准备会,主帅克劳琛竟然要求在与德国队一战时使用队员极不熟悉的造越位战术。毫无疑问,队员们非常希望打好比赛进入八强,但一种不成熟的战术最终只能为对手留下漏洞。整场比赛,中青队始终在贯彻着克劳琛的战术意图,包括被德国队反越位攻入第二粒进球之后。其实对此战术,队员们颇有微辞,但作为主教练的命令大家只有执行。另一个赛后引起争议的焦点就是换人。克劳琛下半时开场不久换上赵旭日,这一变动给中场带来了生机,而将周海滨解放到右路,也是为了弥补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的边路进攻。但随着中青队体能逐渐下降,克劳琛却坚持不作人员调整。更令人不解的是,前两个失球德国队均是从左路突破得手的,而克劳琛也一度考虑用苑维玮换下左边后卫郑涛,但最终他没有。赛后,队员们道出了其中缘由———克劳琛是希望将比赛拖入加时,然后再使用换人名额,与德国队进行死拼。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偏偏在最后时刻,克劳琛为他的保守付出了代价。本报记者 徐扬扬(Robby/编制)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