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朱挺被红牌撞了一下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5:40 足球周报

  记者许明报道

  “人的一生,应该读两大类书。一类是有形的,书店里的销售的有文字的书籍,它的由别人的经历感受和知识见解汇聚的信息传递工具,是人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从中汲取或借助的智慧和力量。另一类则是无形的,市场上看不见买不到的由人生自我的积累的悟性信息储存,是人生竞争中过滤时的有利于进取和发展一定的理性”

  不要以为上面这段哲理味颇浓的话是哪个名人的警句,它出自本文主人公朱挺的笔下,当时他年仅15岁。这似乎和我们对足球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固有定论形成有力的冲击。作为国青队铁打不动的当家主力,在国青队形势一片大好的进入复赛的时候,朱挺却不得不因为中乌之战上那个红牌而作壁上观。不知他对五年前的那段话是否还记忆犹新,希望他能从这次足球人生的挫折中坚强地成长起来。感悟自己,追求更大的成功。

  朱挺名字的由来

  朱挺,一个很不错的名字,有坚强、韧性之意。相比于时下有些家长绞尽脑汁、甚至花费金钱去求教于起名专家不同,朱挺的家人很容易就确定下了这个名字,当然其中也有着纪念意义。朱挺母亲吴美君是在夏天生下朱挺的,当时遭了很多罪,还是咬着牙才挺过来的,于是就用了这样一个名字。朱挺似乎并没有辜负这个洋溢着母爱的名字。回瞻他的足球历程,坚强功不可没,这里有一个故事很令人玩味。在朱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教练的安排下训练头球,不知怎么的,这次朱挺心里发怵不太敢顶,老是缩手缩脚,达不到教练的要求,教练一怒之下就让朱挺往铁门柱上连撞20下,事后朱挺的额头上起了一个很大的包,这下子把朱挺的家人难受坏了,甚至动了不再让朱挺踢球的念头,但朱挺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事后朱挺曾表示,教练要求的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执行,再有困难也要坚持。

  打架显露好球禀赋

  朱挺的父亲虽然曾经是一个体育好手,但对足球不太内行。朱挺父母知道小朱挺爱好足球还得追溯到他三岁的时候在幼儿园的一次经历。当时朱挺在幼儿园和一个小朋友争夺一个塑料足球,朱挺就想着自己玩,而不让其他小朋友染指,结果被那个小朋友给咬了一口,朱挺母亲晚上把他接回家后,发现朱挺的腋下一块肉被咬下来一半,都紫了。尽管被妈妈奚落,小朱挺还是犟嘴地说自己就是喜欢足球。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场经历,使父母产生了让朱挺踢球的心思。朱挺的父亲朱石国隐约地感到也许在踢球上朱挺能有所作为,于是便格外地注意方方面面有关于招收足球孩子的信息,在1992年的夏天,朱石国从报纸上看到西岗体校实验小学招收足球队员,于是便领着朱挺去报了名,报名的大约有140多个孩子,最后留下了30个,其中就有朱挺,也就从这个时候,朱挺开始了足球的道路。

  朱挺进了实验小学后,他的父亲就天天骑着自行车把朱挺从家里带到实验小学。当时的朱挺教练张斌告诉朱挺的父母如果好好培养一下,朱挺将来肯定能踢出来。在这种信心的鼓舞下,朱挺的父亲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在马路边上摆砖头,让朱挺一个一个地过砖头来练习过人的技术。也许是这种原始的练习方法对头,朱挺进步非常快,教练经常表扬他,朱挺在逐渐地成长着。

  朱挺放弃考大学

  人生有很多次选择将来生活道路的机会,有的人选择错了,必然会抱恨终生,有的人是幸运的,就会走上人生的坦途,在朱挺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面临着一次选择,踢球还是考大学,朱挺选择了后者,起码到目前为止,证明他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中国有可能少了一个大学生,但多了一个足球人才,而后者对中国足球是难能可贵的。

  朱挺小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他的班主任老师非常喜欢他,在她的眼里,朱挺内向、话少,与人为善,从来就没有向老师打同学的小报告,加上学习积极用功,是老师心目中可以通过学习成才的学生。然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当时的大连铁路毅腾队成立了少年队,球队的教练来到朱挺就读的学校要选朱挺过去专业踢球,当时朱挺的班主任老师不同意,她认为朱挺踢球不如考大学有前途,对于老师的这种意见,朱挺的父母也一时拿不定了主意,无奈之下,选择权到了朱挺的手上,那时朱挺还不过是一个孩子,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朱挺做了一件应该是大人做的事。朱挺父母的意思是无论是想踢球还是考大学,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将来不要埋怨家长就行。经过三天的考虑,小朱挺终于拿定了主意选择踢球。现在看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暗合,否则一个小孩子怎能如此正确地决断一个没有任何预兆的两难选择。

  脚踏实地, 一步一层楼

  朱挺给人们留下的第一次深刻印象,应该是在2004年的土伦杯上,朱挺表现十分抢眼,进了两个球,特别是在中国队和哥伦比亚的比赛中,朱挺用一个侧身凌空抽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其实,朱挺从铁路毅腾队进入到当时万达四线队后,并没有机会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逐渐地被掩盖了下去。直到2002年,朱挺才与董方卓、权磊等队友一起进入实德一队,由于实德队当时人才济济,始终没有得到上场的机会。直到当年的秋天,实德队因为伤病、国家队抽调人员,出现了人员短缺,朱挺幸运地获得了参加足协杯的机会,虽然不是首发,但却因为李明的受伤而替补登场,朱挺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打进一球。2003年底,朱挺第一次作为国青队的一员参加了当时在广东清远的集训,2004年,朱挺被租借到了长波,在当年的联赛里一直是球队的主力中锋,并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2005年,由于看重朱挺的实力,实德俱乐部又把朱挺从长波队调回了实德,朱挺多次在联赛里出场,表现比较稳定。而走了朱挺的长波队在联赛中却是输得体无完肤,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对长波的重要性。

  今年中国足协启动了08之星计划,和德国方面合作把国青队带到德国小城巴特基新根集训,朱挺凭借自己的实力入选国青队。在国青队整个德国的一系列热身赛上,开始的阶段朱挺状态不好,可能就进了一个球。但在正式的世青赛上,朱挺的表现可圈可点,为中国队顺利进入复赛立下了汗马功劳。

  孝顺懂事儿的好孩子

  朱挺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这是朱挺家的左邻右舍对朱挺最多的评价。朱挺平时一般都是到他奶奶家去住,所以她和奶奶感情特别好,知道怎样孝敬老人,朱挺每次无论是在外面训练还是比赛回来的时候,总是想着给家人带点什么,虽然礼物并不贵重,但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感到朱挺长大了,知道孝敬自己的家人。

  朱挺出身于普普通通市民家庭,大部分时间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平民百姓。这种成长氛围无疑造就了朱挺良好的性格特征。朱挺懂事、有礼貌、很早就知道了生活的艰辛。

  朱挺在家吃饭从来不挑肥拣瘦,父母做什么他就吃什么,有时候父母考虑到朱挺踢球需要营养,也想多给他补一补,但朱挺怕父母俩花钱,就连忙表示自己在基地吃的很好,保证踢球所需要的营养是没问题的。朱挺小时候从家拿一块钱都写在本上告诉他的父母这些钱是怎么一个用法,直到现在,朱挺成了一个职业球员,收入也不错,但他依旧是不乱花钱,这与那些动辄大把大把花钱的暴富的年轻球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喜欢读书的足球小子

  作为一名中国式的足球运动员,由于从小就专心踢球,文化上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知名的中国球员除了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得龙飞凤舞外,其余的字几乎写不成形,由于足球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的低劣,这也使得中国足球始终在低端徘徊。

  朱挺读完小学后,由于踢球的需要没有升到初中继续读书,但朱挺似乎感到了一个球员没有知识和文化是不行的。从那以后,朱挺就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而且看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上下五千年》、《孙子兵法》、《草样年华》、《古文明未解之迷》、《哈尔罗杰历险记》、《水晶头骨之迷》、《男人的资本》等。同时朱挺也喜欢记日记,把自己对比赛及训练或是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写下来,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写下一些读后感,也许是因为这样日久天长地坚持,朱挺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的。

  场上场下双面人

  接触过朱挺的记者都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朱挺在场下是那么的温和有余,甚至还有些羞涩,完全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到了足球场上,朱挺就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很多带过朱挺的教练只要说起朱挺,差不多都会说上一句:朱挺这个孩子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他的许多队友对此也是深有同感。大连实德队的一名教练也表示:朱挺这孩子真是不错,他在场上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节省体力,从他脚下丢的球,他是非要抢回来不可的。

  或许,在朱挺的心里,把足球场当成了发泄激情的场所,他把平时蕴藏在内心的激情都淋漓尽致地带到了足球场上,这种极度的双面性格不知是不是他在中乌之战染红的一个佐证。

  红牌之痛,铭记一辈子

  成了萧何败也萧何,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朱挺带领着国青队绝地反击,击败乌克兰队,也因为朱挺的被禁赛,国青队少了一把能插入对手心脏的尖刀。

  如果要评选到目前为止国青队最漂亮的进球,朱挺在同乌克兰队一战中那记漂亮得一塌糊涂的侧身凌空抽射具有十足的竞争力。正是他的这个进球,燃起了国青小将们高昂的斗志。然而也正是在这场比赛中,由于朱挺的不冷静,被红牌罚出场外,以至于在比赛的后半段,国青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连心理素质颇佳的克劳琛都不敢面对场上,好在最终国青队拿下了比赛,否则,朱挺就会成为某些人眼里中国足球的罪人,顶上这样一个帽子,对朱挺足球未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深重的。

  朱挺年轻,必然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缺点,通过这次错误,对他是个教训,也许会让他以后成熟起来,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朱挺需要记住的是,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次也不行。更为严重的是,荷兰世青赛组委会对朱挺追加了两场处罚,这就意味着朱挺已经先于他的队友结束了世青赛的征程。这不单单是朱挺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国青队的损失。虽然无法亲身参与,但朱挺的心应该同国青队同在,也许他在祈祷国青队走得更远,远到他能再次地披挂上阵,这样就意味着国青队要进入半决赛才可以,这样的奇迹能发生吗?足球场上的事,谁也无法预料,这种意境想一想都够惊心动魄的,我们惟有等待。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