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国青中德之战背后的含义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2:02 京华时报 | ||||||||
作者: 来源: 早在几年前,中国足球就被冠以了“政治足球”的烙印。随着足协掌门人的更迭,这种烙印似乎越来越深。在此背景下,跌入低谷的中国足球正在极力寻找一次反弹的契机,国青队恰好成为了一块遮羞布。
于是,出现了中方教练组与外教的矛盾、巴特基辛根与克莱枫丹的暗战、未来“08奥运战略”的走向,一连串的中国足球“政治决策”正影响着一群弱冠少年的命运。 在国外,很难想象足球的领导者们会根据无关痛痒的青年队来制订一个国家未来的足球大计,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国青队的成绩正成为制订方案的理论依据,甚至不惜颠覆沿袭多年的传统足球思维。谢亚龙告诉队员,要谋求历史突破,但又要由零开始,一方面在减压,一方面又在加压。如此复杂的背景下,也只有克劳琛这个无所在乎的老头才愿意“一意孤行”,他抛弃了比赛的附加意义,仅仅单纯地要求队员去踢一场真正的比赛。然而,以结果论来看,克劳琛的做法是成功的。 区楚良多次跟记者提到一句话:足球是简单的,不要去给它复杂化。米卢也说过,要学会享受足球的快乐。可是我们有多少队员能感受到足球的快乐呢?昨晚的中德比赛,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究竟是个惊叹号,还是个顿号,乃至还是个句号,比赛结果说明了一切。本报记者朱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