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涌动健身潮 四川省全民健身活动采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9:49 中国体育报 | ||||||||
天府之国,蜀汉大地,到处涌动着全民健身的滚滚热流。在全民健身进入第十年之际,四川更是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在省体育局有关处室的办公室里,一行行醒目的文字与一幅幅纵横交错的图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的脉动—— 1月,全省性迎新全民健身跑;2月,全省春节体育健身大拜年;3月,省第二届妇女
6月上旬,在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周年前夕,记者一行在四川采风,目睹了那亮丽壮美的画卷…… 康定草原体育情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对因那首唱红世界的情歌而让人认知的四川省甘孜州首府康定而言,全民健身的热度,完全可以创作一曲新情歌。 州体育局办公室里,在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命名的“全国民族体育模范单位”的铜匾一侧,“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一览表”布满了整整的一面墙,全州18个县,除人口、体育人口、里程外,还有当地的海拔、风速等精确数据。 甘孜州93万人口,78%是藏民,海拔高,无霜期短。赛马成了这块神奇土地的传统项目与第一品牌,每年阴历四月初八的跑马会,整座小城披挂节日盛装,沉浸在那优美的《康定情歌》的旋律中。其理塘县的“国际赛马节”规模更是惊人,去年,参赛人数3万多,马匹1200,国内外观众近6万!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近几年,州体育局还着力挖掘整理那些老少皆宜,条件少限,藏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押加与跳背篓就是其中之二。牧场村头,这种将面朝地背拉绳被俗称为“大象拔河”的押加给藏民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2003年9月,在宁夏举行的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5个级别的押加金牌,全都挂在四川甘孜的名下,“康巴之鹰”班马青孜实现两连冠。而作为劳动工具的花篮子背篓,在这里就成了跳马,排起来的纵向跳,迭起来的比高度。它们与篮球、摔跤、登山、攀岩、漂流、抱石头等传统项目一起,组成了这块美丽土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个年财政收入仅1亿多的贫困州,几年间,却下决心花1000多万改扩建一个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目前就差铺跑道了。夹在小山沟与折多河里的康定城,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最大的城市广场都不足半个足球场大。对这一宏伟工程的拍板,决策层如果没有对全民健身的高瞻远瞩是不可想象的,州长尧斯丹在动员会的那席话分外动情:“作为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格萨尔王的故里,为了保证两节(第四届康巴艺术节、首届香格里拉国际旅游节)的需要,州里再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乐山大佛”健身新篇 以“乐山大佛”闻名于世的乐山市,活力四射。 占地165亩的市中心体育广场,每逢节假日,那星罗棋布的乒乓球、羽毛球与篮球长廊,以及网球场、游泳池、健身路径……从早到晚,人潮如流。全市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到处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影。三年多来,这“广场体育”已吸引300多万人次参与,成为乐山一道靓丽的美景……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近几年,乐山筹措资金1800余万元,修建全民健身路径38条、健身公园、健身场地85个,将场所建到老百姓家门口,为开展“假日体育”提供了平台。 根据节假日的特点,乐山市在活动主题上狠下了功夫,“迎新春·拜大年”、“红五月·健身健美”、“庆国庆·展秋韵”等为主题的活动已进行十余次,他们还将球类、棋牌、拔河、体育舞蹈、趣味体育、武术表演等体育项目进行调配组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年间,参加人次过百万。 乐山的“假日体育”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健康水平,还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兴旺。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市体育消费拉动内需约4亿元,体育经济增加值突破1亿元大关。 成都创新社区体育 要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城市核心区办好社区体育,历来是道难题。然而在成都市水井坊街道,人们不得不被他们的思维与行动所折服。一个小小的街道,最后竟建成了占地4400平方米的3个体育活动广场与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室内俱乐部。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辖区内的5所中小学的校园体育设施全部向社区开放,辖区内的企事业还慷慨捐赠了一大批设施器材。 水井坊街道以俱乐部为平台,通过广泛吸收会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喜好与需求,“投其所好”,把社区体育活动提高了一个层次。对少儿是着重全面素质教育,重点开办乒乓球、跆拳道学习班;对中青年,设健身房、舞美室、乒乓球室,先后开办了民族舞、拉丁舞、健身操、瑜珈、形体、街舞、器材健身、乒乓球等活动;对老年,则将健身房、乒乓球室为其特设每天上午7—10点的免费活动时间,舞美室则长期提供训练场地。社区体育也需竞赛,竞赛不仅是杠杆,还是条纽带。水井坊街道坚持每年组织一次至少有4个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和1次趣味体育比赛,由群众自愿报名参加。由于前期工作到位,群众尝到了甜头,参赛者之众出乎想像。一次“老来乐”腰鼓比赛,参与者上千人,“消夏欢乐游泳比赛”,因参与者火爆而只好分老、中、青三个年龄组。每所学校在每一学期都有班级、年级、校级比赛。 “金字塔”有这样的底座,其高度自然可观。该社区的成都市17中与胜利路小学在乒乓球、篮球、越野跑等项目上经常参加全国与省级的比赛就不足为怪了。 攀钢:以人为本抓职体 随着音乐的节奏,齐刷刷的队伍做起了广播操。出现在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这一美景让人怦然心动。从1993年至今,攀钢已连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冶金行业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攀钢在建设初期,受“先生产后生活”思想的影响,文化体育氛围较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极其匮乏,业余文化生活相当单调,既影响了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生产。客观现实让攀钢决策层更清醒地意识到,全民健身不仅是提高职工健康素质的需要,更是发展企业的需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他们以协会建设为平台,先后成立了篮球、武术、信鸽、棋牌、冬泳和老年人等体育协会和各下属企业的秧歌队、桥牌队、足球队等,确立了“从实际出发,坚持五化(经常化、制度化、群众化、多样化、业余化)原则,广泛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工作方针。现在,攀钢的文体活动亮点不断,高潮迭起。广播操、健身操比赛,晨、晚练中的太极拳、剑,腰鼓秧歌活动,均由协会安排培训职工自发形成。而公司级的大型体育比赛则已形成制度化,如元宵文体焰火晚会一年一度,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排球、游泳等比赛两年一届,综合性运动会四年一届。而群众参与性很广的登山、冬泳、拔河、围棋、桥牌等比赛,对领导干部的参与都有要求,有的项目还特设干部组。瑜珈班、跳水班还吸引了近百名女职工参加。比赛活动虽多,但企业的正常工作没受影响,所有的比赛与活动都安排在休息日与业余时间进行。 随着生产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攀钢职工的活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现攀钢文化广场已建成一个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塑胶跑道田径场和一座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训练馆。公司拥有灯光篮球场43个、游泳池6个、跳水池2个、标准体育场3个、风雨训练棚4个、网球场6片,门球场、文体楼俱乐部各数十座,今年还将为职工生活片区全部安装健身路径。 双流中学强力辐射 2003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在天津隆重举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命名表彰会”,作为四川省上台发言的代表,是双流中学。 这所毗邻成都机场的名校,创办于1940年,现有学生6000余名,专职体育教师15人,拥有两个标准塑胶田径场,两个草皮足球场与体育馆、乒乓球馆、垒球、射箭训练场、室内健身房、体操房以及数以十计的排球场与篮球场。全民健身工程启动以来,校方为此投资4000多万巨资,打造了令人眼馋的体育活动舞台。 双流中学以及主管部门充分意识到中学在全民健身中的位置与作用。作为一个国家级示范性中学,面临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开展体育也曾举步维艰。借全民健身的东风,学校最终响亮地提出“抓传统、树特色,体育工作要向更高层次、更高级别迈进”的奋斗目标。他们首先着手建设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狠抓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性循环。着力抓好以田径、女垒和射箭等体育传统项目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与业余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全校在校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合格标准》合格率历年均高达99%左右,80%以上的学生投身传统项目锻炼。依托这一雄厚的基础,业余训练分外红火,全年训练日保持340天以上,所有参加业训的运动员均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校田径队在一次全国少年田径赛中,曾一气吞下3金5银3铜,校女垒队也多次蝉联全国少年冠军,校射箭队是多年全国青少年比赛男女团体金杯得主,一大批后备人才脱颖而出,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家青年队、全国各省级运动队与高校。近年来,双流中学先后光荣地被命名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和四川省女垒二队训练基地。 在成绩与荣誉面前,双流中学并未陶醉与固步自封,而是努力起好示范辐射作用。他们主动走出去,以点带面,搞好帮扶。帮扶对象之一的东升小学,两年后就连续获得县小学生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取得经验后,双流中学先后对8所小学和6所中学建立帮扶协作关系,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小”凉山要做大贡献 假如没有西昌这个闻名于世的卫星城作为首府,那么这个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州,恐怕是没有多少点击率的。然而,正是这个人口仅40余万的“小地方”,却成为中国体育优秀人才的一个摇篮与一块跳板。 数字是枯燥的,却又是雄辩的。从这块中国西部热土走出来的,有为国家争得荣誉的殷剑(雅典奥运会女子米氏帆板银牌),熊其英(女跳远),洪宁宁、石文强(男蛙泳),邹刚(拳击)等大将。在最近的四年周期,凉山足足向国家队输送了13人,向省队输送了17人…… 凉山州的17个县市平均海拔1500米,基本无霜冻,年日照时间长达2400小时,年均气温10—22度,有着北方的阳光,海南的温度,昆明的气候,几乎具备亚高原训练的各种理想条件。2002年与2004年,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凉山民族体育场与体育馆的竣工,既“筑巢引凤”,引来多支优秀运动队长年驻此训练,又为自身的人才后备基地构建了硬件。 州青少年重点业余体校,拥有专职教练员20多人,开设田径、游泳、篮球、拳击、摔跤(以上为奥运会基地重点项目)、体操、排球、足球、柔道、帆板等项目,其中常年在训学生年均高达千人以上。州另设普通业余体校17所,在训学生近2000人,构建了稳定又高效的培养与输送渠道。近年来,凉山共向优秀运动队输送数百人,高等院校输送数千人;培养体育教师与体育骨干数千人。为此,州体校4次荣获省“输送体育人才贡献奖”。(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