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克劳琛执教水准调查报告 文化差异还是我们太欠谦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9:27 今晚报

  两个月前的4月16日,中青队正式开赴德国巴特基辛根,进行为期55天的集训。在这两个月中,中青队经历了热身赛的连战不胜;然后又取得了世青赛上出人意料的两场连胜。惟一不变的,是对克劳琛的质疑声音从来没有停歇过。到底是克劳琛水平不济,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是我们本身缺乏谦虚的态度?

  除了埋怨还是埋怨

  从另一个侧面看,克劳琛其实是替罪羊。中青队中大部分队员、尤其是在中超已经打上主力和半主力的球员,出于眼前的利益考虑,本身就不想跟队到德国来训练。山东鲁能俱乐部更是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队员入选克劳琛选拔的队伍。在无法向中国足协直接发牢骚的情况下,怨气就转嫁到克劳琛身上。于是,克劳琛只是国际足联高级讲师、而没有显赫执教经历的缺点,成为他“水平不高”的佐证。一个还没有执教过队伍一天的主教练,已经被定性为“赞助商带来的水货”。

  在中青队内部,支持克劳琛的大多是原来不是主力,现在被克劳琛一眼看中的球员。而不支持克劳琛的,一是已经在中超成为主力的“腕儿”,二是在中青队基本打不上主力的队员。

  在申花队还没有打上球的郜林显然属于感谢克劳琛的那一边。用郜林的话说,刚到德国时全队确实对老头有种抵触情绪。为什么抵触?郜林说自己也不清楚,总之就是觉得烦,不想在德国的那个小地方呆着。训练中克劳琛根据自己的观察,调整了一些队员的位置,比如让前腰陈涛去打右边前卫,让崔鹏去打后腰,很多队员觉得换位置后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就更加烦,这种烦积累起来,就变成一种更深的怨气。

  一位助理教练告诉记者,克劳琛很固执,他有自己的看法,他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调整队伍。而且,克劳琛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直说,让人觉得有点不留情面。他举了两个例,一是克劳琛不喜欢开会,有一次就当面拒绝了队里领导提出开会的要求;第二就是克劳琛从来不跟队员在场下进行沟通。老头不会说中文,队员不会说英文,于是大家干脆形同陌路,平时根本不交流,更不可能像中国教练那样到队员房间坐坐。甚至在散步的时候,克劳琛会当着大家的面自己吃雪糕,毫不顾忌。

  队员们对克劳琛最不满意的还是他的比赛安排。在世青赛前,克劳琛安排了8场比赛。其中大部分是坐汽车当天来回,像对美国队的比赛,全队坐了7个小时到赛场,到上场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抵触情绪。不过,记者了解到,欧洲球队大多都是如此,连曼联、阿森纳这样的球队外出比赛也都是大巴来回,但是中国球员对这种方式就是不习惯。

  克劳琛到底有没有水平?

  中青队内对克劳琛的指责,基本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克劳琛的训练尤其是体能训练有问题,导致球员在场上腿软。最尖锐的声音来自中青队领队冯剑明。在中青队取得两连胜后,冯剑明明确指出,中青队只有50分钟体能,60分钟后技术动作严重变形。冯剑明说:“克劳琛明显不是体能训练的高手,合同中有一位高水平体能教练的承诺也没有实现。”不过,中青队一位助理教练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位教练认为,中国球员缺乏的是力量训练,在国内各队都是主教练管着练,没三天就进行一次力量训练。而欧洲运动员却都是在业余时间自己训练。到德国后,克劳琛没有专门指导力量训练,所以中青队员在力量的储备上就很差。另外,中国球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喜欢喝汽水和进食碳水化合物,这些都是欧洲体能训练的大忌。他认为,如果说克劳琛有错,那是错在不了解中青球员的实际情况。

  二是克劳琛的备战没有计划,尤其没有针对对手的训练。周海滨认为,老头的训练没有明确计划,下午训练内容上午队员还不清楚,而且,他也没有针对小组赛的对手进行侦察。对于这一点,克劳琛的回答很直白:“我是主教练,我的计划非常详细,但是不需要向每一个人公开,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今天凌晨,郜林告诉记者,两场比赛的过程可以证明,克劳琛布置的内容基本落实,中青队打法对头:“克导(刚刚出现的叫法)证明了自己可以带队打好比赛。”

  至于说克劳琛没有侦察对手,更被老头称为“可笑”的事情:“我的球探和助手三次到土耳其队比赛现场录像,我自己也看了土耳其队和乌克兰队两场比赛,一个主教练怎么可能不侦察对手?”

  克劳琛应记一功

  克劳琛已经得到世青赛赛场的欧洲专家和媒体一致好评。记者采访了国际足联技术部的世青赛观察员、来自爱尔兰的克里斯托夫和长期跟踪青年比赛的国际足联官方网站荷兰籍记者卫特里。

  克里斯托夫认为,中青队与去年亚青赛和今年初的卡塔尔邀请赛时相比有了明显进步,主要是球队的整体有了很大改观。他说,如今的这支中青队与中国国家队有很大区别,中青队打的是当今足坛最流行的战术——双后腰加两个技术型边前卫。球队在讲求整体防守的同时,突出队员的个人能力,攻防转换速度丝毫不亚于欧洲亚军土耳其和季军乌克兰。

  克里斯托夫用自己的技术统计说明,中青队的个人能力不一定比对手强,但是却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这是球队脱胎换骨的关键。他说:“如果不是克劳琛的细致工作,中青队很难有如此大的提高。”

  卫特里则明确表示,中青队正按照一条正确道路在前进。队员在场上关键时刻,比如两场比赛都被扳平之后,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态,按照赛前部署打,没有变形,这就是很好的进步。当记者提出克劳琛很可能在世青赛后离开这支队伍时,卫特里感到不可思议:“中国足球一直缺的就是把握比赛的能力,如果这个时候解雇这位主教练,是很难理解的事情。”(本报乌德勒支今晨专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克劳琛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BOCA百年纪念


解读HOMER


air force 180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