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拼搏拼出球运细节决定成败 黑马国青就这样杀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0:43 今晚报

  世青赛开始前的一周,国内媒体对中青队内部矛盾的报道达到了顶点,尤其是媒体的火力都对准了主教练克劳琛。克劳琛独来独往,缺乏与球员沟通,缺少土耳其队资料,德方没有兑现2008之星的项目承诺。这是国内媒体的矛头所向。而中青队的热身赛表现不令人满意,令人们失去了对克劳琛的信任感和对球队的期望。王永柏和关震受伤之后,克劳琛不顾中方教练组反对,坚决火线急召天津的两名小将毛彪和蒿俊闽,取代一直随队集训的阎相闯。克劳琛与中方教练组的矛盾进一步激化。6月6日,中国足协副主席、团长杨一民抵达中青队
驻地后,及时化解了中、外教练存在的矛盾。这里面有部分原因是克劳琛固执己见,又有部分原因是中、西方足球文化的不同,造成双方思维和理解方式的不同,而必然出现的不协调。杨一民对克劳琛和中方教练组都做了沟通工作,一方面他肯定了克劳琛先进的足球训练方法,并树立了他在业务上的绝对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他要求克劳琛与中方教练组两方要相互理解,团结一致。无疑,赛前中国足协的这次用人不疑,杨一民及时灭火,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团队精神产生战斗力

  中乌比赛结束后,克劳琛、队员和杨一民等人都一致认为,团队精神是小组提前出线的第一制胜因素。杨一民说:“总结两场取胜原因,团队精神是我们取胜的最重要保证。大家统一了战术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自然就会产生特别强大的战斗力。21名球员没有主力和替补之分,只是根据不同对手上不同类型的队员。克劳琛负责业务安排,而我们的后勤人员则同样给了这支队伍最强大的支持,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队员们认为,这种团队精神是在全队球员朝夕相处、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灌输的。郜林说:每次我们开会,克劳琛都会根据对手特点,明确布置战术,并进行分组交流。每一次开会,大家的想法就会更一致,所有球员都会为这个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中乌之战取胜后,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球员们和克劳琛等人离开后,领队冯剑明、助理教练胡建平、区楚良、张海涛等球队工作人员认真捡起了中国教练席附近的每一个空水瓶子并收拾干净后,才与球队会合庆祝胜利。

  细节决定高命中率

  “细节决定成败”,在克劳琛的眼中足球比赛中在两队实力相近时,谁能解决好细节问题,谁有更多细节上的好习惯,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克劳琛把这一思想,始终贯彻到训练和比赛中。克劳琛的这一理念,也得到了杨一民的支持。大赛之前,他向队员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马蹄毁坏了一个国家”的欧洲民谚。民谚说的是,两个国家在打仗,其中一方的一个骑兵马蹄掌坏了,这匹马冲锋时突然马失前蹄倒了下去,然后后面的骑兵都相继掉下马去,最终这个骑兵导致了整个战争的失败,这个国家灭亡了。所以,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在防守中,总会有中青队在球门线上破坏解围的惊险,而在进攻中总有世界波级别的精彩射门。中乌之战的技术统计显示,中乌两队的射门比是5比11,而中青队5次射门3次中的,射门成功率达到60%以上,这完全是世界一流强队的水平。以往,中国队的一个痼疾就是临门一脚解决不好。细节决定成败,中青队在这方面做得的确好于对手。

  拼搏精神拼出球运

  中青小将郜林说:“我们的技术也许不是参赛球队中最好的,但我们的拼搏精神绝对是第一的。这两场比赛,我们都是拼到最后,甚至都抬不起腿了。终场前,完全是靠着精神撑着身体在做出动作。这两场比赛,我们的球运的确是很好,但为什么对手的球运不如我们,因为我们一半的球运是靠自己拼出来的。”B组4支球队,中国队的积分和红黄牌数都位居榜首。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出球队拼抢的激烈程度。

  职业经验发挥作用

  中青队在参赛的24支队伍中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杨一民说,世青赛是青年一级别的比赛,应该说24支队伍实力相差不会太多。再加上青年队伍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起伏不定,表现时好时坏,输赢都很正常。所以,中青队连胜两场,也不能称作是冷门。我们的许多球员都在中超和中甲职业队伍效力,他们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这给了这支队伍很大的帮助。加上这支球队自2001年就已经组队,全队的稳定性和团结性要好于对手。中青队两战全胜,也是情理之中的。

  (本报乌德勒支今晨专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青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BOCA百年纪念


解读HOMER


air force 180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