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北京市民健身吃“套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0:34 中国体育报

  北京夏日的清晨,天坛公园内的健身乐园中,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每天早晨六点半左右,王玉大妈都要来这儿晨练。转转扭腰盘,踩踩梅花桩,每天一个多小时的健身运动,大妈丝毫不马虎:“在这儿活动活动筋骨,微微出身汗,一天都舒服。”

  住在附近的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来这里锻炼,边练边和老朋友聊聊天,说说新鲜事。健身乐园成了大家最愿意来的社交场所。

  当然,健身乐园里也少不了中青年人的身影,上班或上学前都会到这儿抻抻筋、较较劲儿,操练一把。

  公园里还有来得更早的晨练者。66岁的李延松大爷每天天不亮就来了,先在公园里“疾走”一圈,然后找片开阔的地方打太极拳。“抱球”、“白鹤亮翅”,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天天在天坛公园打太极拳的李延松还收了几个徒弟,有时师徒几人一起缓缓推手,常常引来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让整个城市“动”起来,是北京的目标。市体育局助理巡视员李丽莉说:“目前,北京在各街道、社区、公园和学校兴建了5103个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超过365万平方米。这些场地设立了各类成套健身器材,供市民免费使用,共为此投入了6.3亿元。”

  健身场所多了,市民受益。家住和平里的刘惠贤大妈原来锻炼得去地坛,现在出家门就是“和平里街道体育示范街”。8个活动区上百种器械,让刘大妈一时不知该练哪个好。“出了家门就能健身”,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开始习惯这样的幸福生活。

  北京人的健身热潮中,爬香山一直是传统的“保留节目”。每天天还没亮,开往香山的头班公交车上已经挤满了锲而不舍的“登山族”。

  今年40岁的王鸣爬香山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从最初的每月一次发展到现在的每周几次,成了不折不扣的“登山迷”。“爬香山不但是最好的体育锻炼方式,而且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春天赏花,冬日观雪,一年四季的香山景色总是让王鸣流连忘返。

  “老北京”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健身方式。天安门广场上总少不了飘飞的艳丽风筝;胡同里还能听得见抖空竹的“嗡嗡”声;钟鼓楼下总有上下翻飞的毽子……除此之外,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健美操、大秧歌、跆拳道、滑雪、轮滑等运动健身项目,也都有各自的钟情者。

  其实,这还只是北京市民幸福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已付诸实施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中,市体育局推出了全民健身六大“套餐”:除了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锻炼系列外,还包括市民体质测定、科学健身系列指导、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游泳活动系列和登山活动场地系列。

  市民在享受“套餐”的同时,不知不觉也会增强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请体育、健身、医学等专家制定的适合不同人群的锻炼方法;国民体质检测中心、监测站;定期公布的幼儿、老年人体质测定项目及标准;设立科学健身大课堂,使市民受益匪浅。

  “目前北京已初步建起覆盖全市、条块结合的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李丽莉告诉记者,“北京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已形成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中心和晨晚练点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网络化体系,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据北京市体育局统计,目前北京市每周参加三次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口已占到全市人口的52.4%。参加各项体育健身运动,已成为北京市近半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到2008年,北京市的体育人口将达到60%。期待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人运动着,快乐着。

  作者:张旭光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