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旭日绝杀 星月无光(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2:42 新京报
  世青赛首战中国队2比1击败小组种子土耳其队
旭日绝杀星月无光(组图)
  破土欲出 凭借着赵旭日在下半场补时阶段第4分钟的一记世界波,中国队2比1击败土耳其,小组出线前景一片光明。
旭日绝杀星月无光(组图)
打进第一球后,谭望嵩和队友庆祝。

  本报乌德勒支专电土耳其队有多强?这是中青队最近一个阶段一直私下谈论的话题,最简单直接的一个答案是:这支球队是欧洲亚军。正是因为传说中的土耳其实力强劲,中国队赛前制定了反击的战术,克劳琛也认为拿一分就是胜利。但最终,身为亚军的中国队以2比1击败土耳其,取得了本届世青赛的第一场胜利。

  反击质量让中国队领先

  赛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队会以4-5-1阵型首发,以加强对中场的控制,但克劳琛最终派上了郜林和朱挺两位前锋,以增加反击中的进攻点。开场之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6分钟,朱挺禁区前沿射门,被对方门将扑住;第9分钟,中国队在反击中成功地转移球,但左路的卢林出球太慢,错失机会。

  中国队的中场拼抢非常有效,土耳其队不得不用长传寻找两个中卫之间的空当;在中场形成优势的情况下,中国队在进攻中也逐渐找到了机会:第22分钟,中国队在中场断球,经过四次传球之后,右后卫谭望嵩在禁区内过人之后射远角得分。谭望嵩是这支国青队隐藏的进攻武器,在与拜仁青年队的比赛中,他就曾打进一球。

  领先之后,中国队仍然没有放弃对中场的争夺,他们经常能在场上形成局部人数优势;在反击中,准确和快速是他们的准则,第39分钟,中国队从中场开始连续三脚传球,但郑涛的射门太正,被对方门将扑到;一分钟之后,身处小禁区的朱挺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补射,也被对方门将扑出。

  最锐利的武器留到最后

  下半场的开始阶段,中国队继续着之前的成功打法,第8分钟,郜林在反击中将球打高。但在15分钟之后,中国队由于体力下降,逐渐放弃了对中场的控制,第16分钟,土耳其队奥斯图尔克利用杨程的解围失误吊射,但球击中门楣。

  第20分钟,克劳琛用赵旭日换下郜林,重新与对方争夺中场控制权,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换人。之后,克劳琛又把队中最有名气的射手董方卓换上,拿出了所有底牌。换人的成效在第49分钟显现,董方卓创造了一个角球,赵旭日利用对方门将解围失误,打进了一个完美的远射,帮助中青队取得胜利。

  头牌

  赵旭日!世界波!

  本报乌德勒支专电伤停补时进入第4分钟时,蒿俊闵发角球到禁区内中路,土耳其队门将塞坎把球打出来,只见赵旭日30米外迎球一脚怒射,球如离弦之箭一般应声入网!这粒精彩绝伦的世界波,帮助中国队将强大的土耳其队彻底绝杀!

  在去年的那场重伤之后,赵旭日始终未能恢复到2003年时的水准。这名滨海悍将不仅因此落选了国家队,在中青队中也并不能算作是绝对主力。不过今晨在中国队处于被动之时,赵旭日却临危受命被遣上场。最终,大连人也以自己赖以成名的远射功夫,在最后一刻为本队奋力搏得3分。

  赛后

  谭望嵩做梦都想进球

  本报乌德勒支专电 比赛结束后,打进本场比赛第一个进球的谭望嵩非常兴奋,“我非常激动。”他说。

  谭望嵩告诉记者:“比赛前一天睡觉时我就梦想自己会入球,我还想到过进球后以什么动作庆祝,但真的进球的时候,还没等我往教练席跑的时候就被队友拉倒了。今天我们能赢很正常,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有很多机会。当然,最后能获胜也有一点运气成分。现在的形势应该对我们有利,但也不能因此放松,毕竟这是赛会制的比赛,一场也不能松,我们还得一场一场地打。”

  首战全取3分,中国队出线前景一片光明,但谭望嵩认为尽管形式有利,但比赛还要一场一场地打。

  专家听哨

  裁判接近完美

  “中国队的超常表现让比赛增加了难度,但是当值裁判表现得非常出色,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加上难度分0.5分,我给他打8.9分。”赛后,国内裁判专家段嘉元高度评价本场比赛的裁判奥拉西奥。

  来自阿根廷的老资格裁判奥拉西奥今年42岁,曾经主哨过韩日世界杯,目前在国际上属于顶级裁判,国际足联派他执法本场比赛也显示出了他们的重视程度。据说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写诗。但是他昨天的表现显得严谨十足。“整场比赛双方各有22次犯规,密度非常大,但是他总共只出示了6张黄牌,说明他对场上的局势控制得比较好。”

  段嘉元表示,“比赛刚进行到30秒的时候他就吹土耳其队在防守时故意伤害犯规,有力地保护了攻方队员。而且双方的前两个球都是突入对方禁区打进,这是对保护进攻的结果。”另外,他对中国队员出示了4张黄牌,段嘉元说:“每一张都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虽然土耳其球迷嘘他,但是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徐显强)

  技术统计

旭日绝杀星月无光(组图)
战报

旭日绝杀星月无光(组图)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

  本报特派记者孙晓筠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