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德国老头克劳琛来到中国,对于他的抨击基本就没有间断过。在记者来到荷兰的两天里,中方教练组以及官员非常热情,与克劳琛的冷漠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固执的克劳琛与中国球员确实存在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西装VS拖鞋
当地时间中午11点,中青队领队冯剑明、主教练克劳琛、中方教练组组长张海涛、中青队队长冯潇霆带着翻译一行五人来到了米特兰酒店新闻中心,召开中青队抵达荷兰之后
的第一次新闻通气会。
冯剑明是在克劳琛讲话已经开始之后才急忙赶到的,事后得知他是为了体现对记者们的尊重,急忙更换了一套官服,然而由于长时间没有穿得这么郑重其事,结果一时找不到腰带。为了不让克劳琛等太久,冯领队靠着裤腰上的扣子就急忙跑进了会场,好在有一张桌子挡住记者们的镜头,上面西装领带地装扮着,倒也精神抖擞。与冯剑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克劳琛只是一身简单的中国队队服,脚上穿了一双拖鞋,一头没有打理过的凌乱白发贴在头皮上,显得过于随意。
双方不同的装扮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帮助VS警告
通气会上,冯剑明表示:“今年世青赛是中国足球最重要的一项赛事,大家不远万里来到荷兰,吃住也不是很方便。大家挺辛苦,作为球队来说,怎么样更好地配合媒体,宣传好世青赛,也是我们球队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希望大家在采访的过程中,有哪些要求,事先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队里跟主教练协商后,会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要求。在这次世青赛的报道媒体当中,咱们中国队的数量位居第一。球队要感谢你们,世青赛这个赛事,能够引来这么多媒体的关注,是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冯剑明还邀请记者帮助国青队收集对手资料,“例如谁是杀手,谁防守好等等,以便我们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在战略战术方面有一些有利的依据。”
上任就遭抨击的克劳琛并没有反思自己,而是将形成僵持局面的原因归咎到记者头上,在通气会上克劳琛说:“我知道读者喜欢看一些揭短的文章,所以揭短也就成了记者的工作。现在,每当看到中国媒体的报道,我只是笑一笑,我想我已经很老练了,不会去计较这些形形色色的报道。”这是克劳琛的表白,也可以看作是他的警告。通气会的最后,克劳琛宣布了一个通知:“我希望你们不要给我们制造麻烦,省得我去找保安。让我安静地准备第一场比赛。”
畅谈VS沉默
组委会将采用阿迪达斯公司新推出的新款足球皮雷亚斯,由于记者是第一次看见都想上前拍照。通情达理的冯领队立刻拿了一个新球上前,并摆了一个造型方便记者拍照。此举让记者们大为感动。而克劳琛在与中国记者的交往中,显得很“实在”。他从不掩饰自己与中国媒体交往中的不情愿,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媒体并不了解,做了很多“令人可笑”的报道。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一上来,克老头就向记者提出只接受6个问题的采访,结果中国记者们连4个问题的额度都没用完。当主持人请求记者们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就可以结束新闻发布会时,会场内沉闷了很久。于是,记者大胆地将“克劳琛怎样看待中国媒体”的问题抛给了克劳琛,结果引得克劳琛大倒苦水。他说:“自从来到中国队工作后,我发现我们与中国人确实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第一次集训后,我认识到中国人的优势和缺点。所以,后来我一直在努力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更多认识我的优点,希望你们的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
的确,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闫相闯的问题,克劳琛的思维是球队需要一名前锋,而不是前卫闫相闯。中方教练认为,闫相闯一直跟队训练,如果球队需要替补球员,那么能力不差的闫相闯应是首选。这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当冯剑明客请中国记者帮助收集对手信息时,克劳琛发出会心的一笑,他知道中国足协和他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工作,冯剑明真心愿望是维系球队与中国媒体密切的关系。但这种事情又有谁对谁错呢?特派记者黄启元(本报乌德勒支今晨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