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军校奥运”硬碰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0:10 中国体育报

  近年来,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外训系党委根据外军学员注重体育锻炼、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和热心外出参观学习等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外军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受到外军学员的欢迎。

  “小联合国”一展风采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外训系每年都要为60多个国家培训指挥参谋军官,素有“小联合国”之称。每当学院举办运动会,几十个国家的外军学员纷纷踊跃报名参赛,校园运动会一下子成了韵味十足的“奥运会”。

  前不久,该院举办第17届运动会,外军学员们得知消息后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委会一统计,嗬,好家伙!除去中国军官,参赛的外军学员的国籍竟然达到了44个。这些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民族信仰的“外军代表团”,成了“校园奥运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外军学员一个人就代表了自己的国家。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都十分重视,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在运动会现场,笔者注意到,当一个国家的运动员上场比赛时,其他国家的学员纷纷呐喊助威,“加油声”此起彼伏;当一个国家的外军学员获得名次时,其他国家的外军学员也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此时此刻,校园运动会的热闹劲儿丝毫不逊色于真正的“奥运会”。

  来自非洲某国的科库少校原是一名陆军教官,曾在本国获得过手榴弹投掷冠军。这一次他也报了名,并夸下海口说要为外训系夺枚“金牌”。

  比赛开始了,科库一路过关斩将,以小组第一名的身份顺利出线,与另外几组的中国军官争夺第一名。当他与中国选手一块出现在赛场上时,全场沸腾了,不同语言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运动场,全场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个身高1.90米的大个子外军军官身上,都想看看这个“黑塔”能否创造奇迹。

  轮到科库上场了,他自信地回头望了一下中国军人,一个侧身,“嗖”的一声,手榴弹带着风声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地一声落在地上,“65米!”赛场上响起了一片惊叹声。科库少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就在这时,又一阵更高更持久的惊呼声和掌声响了起来,少校回头一看,不禁惊呆了:“75米!”中国的军官整整比他多了10米,看台上顿时掌声雷动。当院长陈勇少将把亚军的奖牌挂在科库脖子上的时候,台上台下欢声雷动。这次运动会,外训系共有8个国家的学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也因此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特别荣誉奖”。

  系主任隋鲁平告诉笔者,为了给外军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和环境,学院先后投资了50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并建设了网球场、购买了跑步机等锻炼器械。

  传统文化催生“中国热”

  在外训系的大门上,一幅由毛主席用狂草书写的字格外醒目,那是唐朝大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里,几乎每一名在此就读的外军学员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用他们的话说,这不仅较好地体现了中国的书法和诗词艺术,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地点、内容,还是文字体的选择,都十分讲究,体现了学院党委高超的办外事能力。

  当然,大多数刚到中国的外军学员是不太懂得中国的书法艺术的。为了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更好地了解和喜欢中国,学院在课程安排上,除了设置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必修课”外,还开设了汉语言学、中国书法艺术等讲座供外军学员选修。

  中国书法艺术虽说是一门选修课,但每次讲座,不仅所有的外军学员全部参加,他们还鼓动夫人子女一起来参加,每次都是济济一堂。正是通过了这样的讲座,使外军学员们了解了中国的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很多外军学员都是在听完讲座之后才争先恐后到大门口与毛主席的书法合影的。

  无独有偶,不仅中国书法备受这些军中的“老外”的欢迎,中国的戏曲、民歌、风俗、礼仪等,都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兴趣,有的学员还一头扎了进去,学得有板有眼。什么京剧、黄梅戏等,都有外训学员涉及,很快在外军学员中就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前不久,一名牙买加学员还在这里与妻子举行了传统的中式婚礼,一些外军学员家属甚至利用双休日学习起了传统的“苏绣”……

  去年毕业的老挝学员宋维莱是带着父亲坎蓬当年与中国教官的合影来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报到的。父子相差7年先后来到这里学习。为了表达自己和父亲对中国南京的感情,宋维莱给自己在中国留学期间出生的女儿取名叫“梅花”(南京的市花),并真诚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到中国来留学。宋维莱不仅乒乓球打得好,而且中国歌曲也唱得好。在毕业晚会上,他的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字正腔圆,而且感情丰富,博得阵阵掌声。

  参观学习引发“旅游热”

  “我最喜欢出去参观学习了,贵国的锦绣河山真是太多太美了,建议学院多安排一些这样的活动!”去年底,在一次教学交流会上,来自欧洲某国的学员阿德鲁中校毫不掩饰地说。

  原来,学院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外军学员到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广东,到革命圣地延安,到民族特色浓郁的云南等地参观学习,使学员在饱览中华美景的同时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军事思想的精髓,感受中华民族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等等,这种“寓教于游”的方法深受外军学员的欢迎,以至于引发了不少外军学员的“旅游热”,一段时间不出去就心里难受。

  在云南丽江,来自非洲的某国学员阿杜拉少校说:“这里有几十个民族,却能世代相安无事,我们的国家只有两个民族,却是世代相争。其实,只要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也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在革命圣地延安。某国学员克里上尉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们会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下办公和生活,朱德总司令还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在我们国家,两个不同军衔的人一般都不会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现在,我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力的源泉。”

  在南京的日子里,每到双休日,“老外”们大多会携妻带子投入到六朝古都南京山水城林的怀抱。紫金山上、莫愁湖畔、扬子江边……都留下了这些外军学员和夫人子女的身影。大人们有的打球娱乐、有的钓鱼修性、有的登山健体,孩子们有的放风筝、有的捉蝴蝶,外国军官和夫人子女在这里尽情地放松、玩耍,他们或放块毡布席地而坐,或拉张吊床随意而躺,晒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新中国带来的富足、安定与祥和。

  作者:许 谦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