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台球人不向困难弯腰根在,总能赢来枝繁叶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4:13 中国体育报

  继2005斯诺克中国台球公开赛成功举办之后,国内最高水平的斯诺克赛事2005年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也于6月初开杆。由于“神童”丁俊晖在4月初的中国公开赛上勇夺桂冠,今年的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该项赛事的关注度已大大提高,但今年的四站排名赛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前两站比赛敲定了赞助商和时间。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保龄球主管张晓冬忧心忡忡地表示:“排名赛的举办,难啊!”

  资金难求 发展缓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第一次台球热潮的兴起,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在希望中孕育。1995年,参照世界职业台球比赛模式,构建了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的框架。据张晓冬介绍,当年的比赛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从1996年开始,排名赛却举步维艰,而1999年至2002年,排名赛甚至每年只能举办一站。究其原因,张晓冬说:“一个字,钱!”

  2003年,小球中心和中国台协虽然逐步加大了排名赛的推广力度,并下气力去寻找资金的支持,无奈地选择了边办比赛边找赞助的方式,并初步确定了每年举办四站排名赛的模式。2004年第一次实行了四站的排名赛模式,还是由于资金赞助问题,四站的排名赛依旧运行得磕磕绊绊。

  2005年的中国台球界,由于有了小将丁俊晖的出色表演,显得格外抢眼。于是2005年的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吸引了不少的眼球。然而这四站比赛的运作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除了一、二站的比赛在五月底刚刚敲定,后两站的比赛由谁赞助、何时何地举行却都还是个未知数。

  张晓冬表示:“两站能够同时确定,在以往几乎是很难办到的,今年的情况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于后两站的情况,张晓冬介绍他们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有很多企业愿意接办一站的比赛,但他们的条件是丁俊晖到时能够前来参赛。但小晖下半年要去英国参加比赛,所以我们就很难保证他们的条件,这是赛事迟迟不能确定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张晓冬随后说:“企业的这些想法我们也都能理解,商家在投资一个赛事的时候,考虑的是资金的回报率,如果没有丁俊晖的参加,比赛的影响力势必会小很多”,但他接着说:“无论后两站的排名赛有多难,我们还是要全力去努力。”

  困境重重 信心十足

  一项运动的商业运作是否成功,要取决于该项目的管理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拥有突出的偶像选手群,以及是否具备充足而稳定的关注群体这三方面因素。张晓冬表示,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缺失,才造成了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步履蹒跚。

  张晓冬分析:“台球的发展大环境在中国目前还无法与那些大项和奥运项目相比,加上宣传等环节的技术搭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赛一时还难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样,企业赞助的热情也随之降低。其次,我国台球缺少偶像选手群。如果从1986年起步阶段算起,我国台球发展不到20年的时间,最多不过两代球员。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偶像型人物丁俊晖,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谈到最后一点时,张晓冬终于感到欣慰:“正是因为台球在中国是一项喜闻乐见、经久不衰的运动项目,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注群体,才使得台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继续顽强地前进。”

  张晓冬表示,全国排名赛应该像英国的职业台球一样,每年拥有一个固定的赛季。英国每年的赛季是在当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我国比较理想的时间应该是在每年的5月至9月,这样就为我国选手在国外参赛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赞助商的营销策略多有侧重,所以现在很多时候都要迁就赞助商的时间,目前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赛事体系。

  如何尽快地改变排名赛目前的困境,张晓冬表示:“首要问题是保证比赛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这就需要各组织机构、承办单位、推广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倾力合作,共同提升我国台球的职业水平。”谈及职业排名赛在中国今后的发展趋势,张晓冬充满了信心:“虽然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作为一个潜在项目,我相信它会有成功的一天。就像树一样,只要它的根基还在,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

  作者:李婷 王向娜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