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有“棋城”之誉?事实上没有很严格的考据;成都将来还能不能保持“棋城”的称号?同样没有人敢予肯定。
十几年前,中日围棋擂台赛刮起“聂旋风”后,成都的围棋氛围的确令人艳羡,虽然在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上,从来没有一名成都籍业余棋手能新吻个人冠军奖杯(其间,毛吟龙六段两次只差一步就冲刺成功了……),但1992、1993连续两届团体冠军更具有说服
力———棋城业余围棋的厚度,当年放眼天下谁敢小觑?
当时光流逝,我们必须承认“棋城”已今不如昔:就像职业顶尖高手难出蜀道一样,业余围棋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老一代业余强豪吴战影昨天直言不讳:“成都现在最顶尖的业余高手,不太可能进入全国前十名;成都最有前途的小棋手,更达不到中国业余界前十名的水平!”作为“旁证”,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城市围棋邀请赛中,代表四川出战的小棋手们,只有古灵益胜率过半,其他四名小棋手,唯夏茂杰赢了一盘,这个战绩令带队的宋雪林九段也扼腕长叹;去年的定段赛,成都棋院加上江口醇围棋俱乐部共有8个参赛名额,结果蓉城小将们竟无人参赛,未战先怯!
十年前,有人安慰成都业余围棋界———“如果每个城市出10名顶尖高手对抗,冠军非成都莫属!”十年后,还有人用类似的“句法”继续安慰———“如果每个城市出100名业余高手对抗……”然而,谁会举办这样的比赛呢?
十几年前的那些业余强豪们,至今支撑着“棋城”的某种信念。光阴似箭,他们现在在干些什么,下面,让我们寻找着他们的足迹,同时回味一些关于“棋城”的沧桑。
毛吟龙:围棋使人懒惰创造过蓉城业余界在晚报杯舞台上最佳战绩的毛吟龙6段,现在日子过得依然清闲。围棋下到他那个水平,虽不至于暴富,却也衣食无忧。每有闲暇,他会去家附近的菊乐路银都茶坊,约上三五好友,或围棋,或麻将,其乐也融融。
这辈子做了业余围棋高手,他是否感到满意?毛吟龙的总结令人吃惊,他说:“唉,等到将来棋下不动了,我可能也会去教小娃儿下棋的。生活就是这样,我早就不习惯上班,过朝九晚五的日子了,对我来说,围棋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让人变得懒惰……”
40岁的毛吟龙至今在成都棋界名号人称“毛棋王”,当年他师从赵成虎、丁开明,可惜错过了进入职业殿堂的机会。除了两届晚报杯亚军,他还拿过黄河杯前身的一项全国业余大赛的冠军,那是1989年的事了。近年来,毛棋王参加比赛的时候少了,只在去年一次在青城山的业余围棋邀请赛中,他鼓足余勇进入三甲,并在与职业女将唐莉初段的受先比赛中胜出,重现昔日风采。对成都时下的围棋氛围,毛棋王的看法有点悲观,他说:“成都的围棋,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是一种表面的繁荣……”
老一代棋手中,与毛吟龙关系最铁的应该算罗拥平6段。时代不同了,靠在棋园下彩棋的生活毕竟缺少保障,罗现在也在家里开课教小孩了,此情此景,也多少让毛棋王多了些感伤。《毛吟龙古城长笑》———这是当年媒体报道毛6段在晚报杯比赛中勇冠三军的标题,那些激情岁月,却已成为历史。何四祥:再叫“棋城”有何意义?何四祥是个有趣的人。和一般的业余高手相比,他更闲适,拿着省总工会千余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多年来不退反进的棋艺,几乎没有必要为生活多多操心。毕业于川大历史系的何四祥还有一手漂亮的文笔,加上对业余界入木三分的了解,他可以写书,也可以给专业杂志或报纸撰稿,何四祥经常很自豪,“我的名气不是下棋下出来的,应该是写文章写出来的,呵呵。”
对于“棋城”,49岁的何四祥声音有点“刺耳”
———“从现在情况看,成都围棋尤其是业余围棋,根本不可能回到当年的繁荣状况,再叫‘棋城’,还有什么意义?”对于十几年前业余棋界英豪辈出的原因,何四祥认为:这与棋手的阅历有很大关系,过去的棋手吃过很多苦,物质和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学棋就更用心。而且在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下,仅凭在棋园、茶楼里下彩棋,就可以保证生活无忧,在中国棋界从来不习惯让高手在对弈过程中收取指导费的前提下,彩棋成为业余高手们棋力进步的动力。以李长勇、罗拥平为例,他们成才基本全靠自己看书,和在棋园里的实战,不需要任何老师的鞭策。
成都现在的小棋手们为何很难出现全国性的佼佼者?何四祥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小娃儿学棋要有成就,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他要刻苦,像古灵益那样,举个例,我儿子小时候也学棋,也还下得可以,但后来玩法多了,他迷足球迷电脑去了;第二,下棋必须具有相当的天赋,不是一般的天赋;第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家庭条件,棋下到一定水平,如果要跟职业棋手继续学,你看北京那些道场的收费,是普通人家能够承受得起的吗?”
至于整个成都业余围棋水平今不如昔,何四祥认为,跟比赛太少也有关系,“这一点,你可以去问问冯涌和龙霖,他们是目前成都水平最高的业余棋手。”何四祥最后说。吴战影:重视程度其实不够46岁的吴战影6段算得上蓉城业余高手中最成功的经营家。目前,他旗下有江口醇围棋俱乐部、西屏坊茶楼和一家正在注册的礼品公司。当然,主业还是和围棋有关的江口醇围棋俱乐部。
近年来,学棋的学生比前几年多了,加上与中国台北棋协的一些友谊比赛,吴战影的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过,对于成都围棋能否光复十几年前的繁荣,吴战影依然表示怀疑,“有三个原因,第一,现在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围棋这个项目了,在我们成都,虽然媒体宣传得很多,但整体的重视程度其实是不够的;第二,我们的市场管理、创新意识非常落后,和其他城市相比,差得太远;第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少儿围棋定级定段卡得太严,很容易影响少儿学棋的积极性。举个例,很多地方,少儿围棋定级定段,五盘比赛棋赢四盘就行了,在上海,比赛棋一共7盘,能赢五盘就升业余初段。在成都,不行,另外,成都定段赛还有不少成人参赛,小孩子们定段的几率因此降低了。”
吴战影曾于1974年代表成都参加全国少年比赛,坐镇头台,和队友一起获得季军。当时他的队友是翁子瑜和郭鹃。虽然在历年晚报杯比赛中他没有出色的成绩,但省内的业余比赛冠军,吴战影拿了“一大把”。唐晓宏:远行只为养家糊口接通江湖怪杰唐晓宏手机时,他正在常州参加一次江苏省的业余围棋精英赛,与韩启宇6段等人同桌竞技,结果?电话那头用玩世不恭的声音回答:“哎呀,下得孬,一共五盘棋,我只赢了五盘……”
今年初,唐晓宏7段刚在成都装修完房子,就接到南京方面的邀请,教棋去了。岁数大了,再像昔年那样闯荡江湖,老婆不同意就罢了,唐晓宏自己也“有点跑不动了”。在南京教棋的收入据说不菲,足以应付“江湖怪杰”养家糊口的任务。只是按课时付费,让生性好动的老唐有点不自在,“还是成都好,春节回来,给我约一桌‘双抠’。”唐晓宏说,很真诚地谈论着“耍事”。
像唐晓宏这样,在外地教棋的老一代蓉城业余强豪,还有李建兵6段、梁伟6段,李梁二人同在山东教棋为生,至于他们为何不在成都扎根从事同样的工作?应该是收入的差别所致。
本报记者贾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