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手全面登陆中国兵超 价廉物美概括其根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4:59 北京晚报 | ||||||||
在昨天中国乒协批准韩国国手吴尚垠本赛季效力乒超上海圣雪绒男队后,柳承敏、朱世赫、吴尚垠这三员韩国乒坛的少壮派虎将,已经全数在中国的乒乓球顶级联赛中扎了根。好家伙!中韩对抗这回在国内联赛中粉墨登场了。其实深究乒超男团“韩风劲吹”现象,“物美价廉”4字足以概括其根源。 最先尝到韩国外援甜头的当属上赛季的四川升和男子俱乐部。在去年引进了朱世赫
只要一扫这3家引进韩援俱乐部的班底,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缺乏当家球星支撑。四川升和国内球员的头把交椅上,坐的是小将邱贻可。而刚刚升超的浙江鸿翔,国内“领班”是风光不比当年的老将马文革。上海圣雪绒走了王励勤后,在十运会男单预赛中全军覆没的国内小将们,谁都难堪“带头大哥”的重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海外“补血”成为了这些没钱吸引国内大牌运动员的俱乐部,保证成绩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次就是钱的问题。这3家引入韩援的俱乐部,都是乒超中小本经营运作的主儿。对于大牌国内球员,他们各个都是有心无力。而对于欧洲运动员,欧元兑人民币1比10的货币换算所引出的薪酬问题,就足以让他们在考虑欧洲队员前掂量一番。既然如此,路途近、实用、素质高、价格相对便宜的韩国运动员就作为了首选。 在事关俱乐部生死的联赛升降级制度面前,国内乒超的12支队伍为了生存,在本赛季的引援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引入韩国外援的做法最终通过比赛的实践得到了实惠,那么必将在下赛季只保留8支男队的乒超升降级残酷竞争中,成为中小俱乐部效仿的主流。“物美价廉”,何乐而不为呢?本报记者李远飞网络编辑:刘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