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引发反兴奋剂战役的“苯丙胺悲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3:58 中国体育报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曾有运动员尝试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的混合饮料,以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不过,当时并不被认为这是什么不道德的欺骗行为。

  19世纪末期,一些国家的拳击选手在上场比赛前通常要喝酒,并服用士的宁或其他混合制剂。

  近代,为在体育比赛中取胜而服用中枢刺激剂士的宁的方法非常流行。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因在比赛途中服食了大剂量的混合着鸡蛋清的士的宁,导致率先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这是兴奋剂危机首次波及现代奥运会。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苯丙胺才取代士的宁而成为运动员们的首选兴奋剂。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服用苯丙胺的不只是运动员,一些国家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不惜给长途奔袭连续作战的士兵集体服用苯丙胺,就连考试前拼命用功的学生、夜间赶路的卡车司机和工厂里上夜班的工人,在身体疲劳时都经常用它来驱赶睡意、焕发精神。

  医学上苯丙胺又称安非它明,为抗精神失常药。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s,ATS)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属于精神药物。

  苯丙胺类兴奋剂均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使活动增加、疲劳感消失、减少睡眠,影响中脑边缘区欣快中枢,产生欣快体验。因此个别运动员将其作为身体刺激剂用于体育比赛。另外,苯丙胺类兴奋剂还有抑制摄食中枢的作用,导致食欲下降,因此还有些运动员将其作为减脂控制体重的减肥药品使用。不同药物的作用各有侧重。

  根据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不同特性可分为以下四类:

  (1)兴奋型苯丙胺类

  这类化合物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为主

  (2)致幻型苯丙胺类

  这类化合物具有导致用药者产生幻觉的作用

  (3)抑制食欲型苯丙胺类

  (4)混合型苯丙胺类

  这类化合物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

  进入50年代,服用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运动员急剧增加,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奥运历史上著名的“苯丙胺悲剧”发生了,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因服用酒精和苯丙胺混合剂导致在公路赛中死亡,詹森的死使国际奥会下定决心开展反兴奋剂战争。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IOCMedicalCommission)成立于希腊雅典。

  但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因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而出问题的运动员的名单还在不断扩大。1967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1965年世界冠军汤米辛普森在环法赛第13天比赛途中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人们在他的运动服口袋里发现了尚未服用的苯丙胺,进行尸体剖检的病理学家也证实体内发现了苯丙胺。辛普森的死使人们感到震惊,迫于形势,国际奥委会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在所有比赛项目中正式实施了全面的兴奋剂检查。

  就在最近,我国也发生了苯丙胺类兴奋剂事件。辽宁足球俱乐部中誉队运动员刘建生,在2004年9月26日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尿样呈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阳性,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役离队。

  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损害作用。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人最常出现的后果是精神病样症状。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甲基苯丙胺可以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二是生理(主要是对心脏)损害作用。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萎缩、变性、收缩带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痉挛,从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成为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突然死亡的原因。

  一位兴奋剂专家介绍说,有的感冒药中也含有苯丙胺类,这种物质可以在体内存留半年。因此,运动员不但不要主动服用苯丙胺类兴奋剂,而且进行感冒治疗服用药品时,也一定要请示队医,以排除潜在的误服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危险。康比特运动营养研究所张云龙(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AF1后续力作


惊艳变色龙


waffle racer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