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七女排下周挥师大连 中国队淡看名次重在锻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23:17 大连晚报

  重组的中国女排首次亮相后,再次赢得喝彩一片,而此时的大连,也正在酝酿着继雅典奥运会后的又一次女排热潮。5月30日,正在宁波鏖战的七支女排国家队将集体挥师大连,参加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大连站的比赛。届时,我市观众再次有幸在家门口观看高水平的女排赛事。

  再次进入奥运周期

  去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的冠军,可谓是中国军团分量最重的金牌之一。在享受了无尽的荣誉后,新的目标又摆在了中国女排面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卫冕。在四年前的国际女排精英赛中,冯坤等现任国手完成了代表国家队的首场国际比赛,而其他队员也都从那时起崭露头角。因此当又一个奥运周期来临时,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理所当然被看做中国女排再度腾飞的起点。女排主帅陈忠和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冠军的感觉,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们就像是一支军队,随时都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新周期新气象,即将抵达大连的中国女排,将是在宁波比赛的原班人马。13人当中有6人是参加过雅典奥运会的老将,她们分别是冯坤、杨昊、周苏红、张萍、刘亚男和张娜;7名年轻队员最大的刚20岁,最小的1988年出生,她们是楚金玲、王一梅、赵云、王婷、马蕴雯、王可可和薛明。可以说,这是一支新老结合的队伍,但又基本保持了奥运会夺冠时的骨干,实力应该不差。

  在宁波站中国女排3:0完胜荷兰队之后,可以看出陈忠和已经在为2008年的主力阵容做准备了,而老将新人们并没有让人失望。但是备战是漫长的,老将们能否保持这种状态、新人们能否填补老将离去留下的空白,都将在大连赛区的比赛中继续得到关注。

  重新认识竞争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的传统赛事,国际女排精英赛今年扩大了规模,质量也提高了。该项赛事至今已有18年历史,随着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女排之巅,越来越多的劲旅希望与中国队交锋,所以今年的比赛首次扩军为七支。来到大连参赛的队伍,有不少都会成为中国队2008年奥运会卫冕的拦路虎,这次交手也提供了了解对手的最好机会。

  雅典奥运会后,世界女子排坛的格局有所改变,中国女排必须通过比赛去适应并找出克敌良方。中国女排虽然在去年国际女排邀请赛中两胜波兰队,但赢得并不轻松,今年波兰队必有“报仇”之心。而荷兰队虽然近年与中国队交手不多,但此次由美国老帅塞林格之子带队来华,很想为老父一雪负于中国女排痛失世界冠军之耻。古巴女排渐渐度过了“换血期”,“黑橡胶”将重新成为中国女排的最大劲敌。日本、多米尼加和保加利亚三队,也均是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强队,并且代表了三大洲的打法和鲜明的技战术特点,对于新一届中国女排,实战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此次赛事安排的参赛队,也是为了使中国女排获得最大的锻炼价值。

  中国女排今年最重要的比赛是11月份的洲际大冠军杯,那时将有意、美、巴、俄、古等劲旅参赛,陈忠和也正好在之前的精英赛、大奖赛等比赛中练兵,同时也为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打下基础。

  练兵比名次更重要

  中国女排本土作战,夺冠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谈及这些时,主帅陈忠和表示,新队员各有特长,但是与老队员相比,她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必须为她们提供比赛的机会,锻炼新人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这次精英赛还是要淡看名次、重在锻炼。

  陈忠和深有体会,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女排,正是经过四年的不断打磨,从技术上到心理上日趋成熟,特别是经历了2002年的“让球风波”后,他和球队都更加成熟和坚强了。因此当类似的奥运备战再度开始时,他非常清楚比赛的重要性。今年春节过后度过了3个多月的封闭集训,这种比赛也是一个检验阵容的绝好机会。“这些年轻的队员总体素质都不错,但在技术动作等方面还比较粗糙,我肯定要给新队员机会,还是会以锻炼队伍为主,同时演练新阵容。要让她们在国际比赛中迅速成长,力争带领她们向2008年奥运会冠军努力。”陈忠和说。

  在宁波重新亮相,精彩但不完美,中国女排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也许对手的评价更为客观,荷兰队主帅小塞林格直接揭短:“中国队的队员在配合上有很大的问题,可能是补充了新队员的缘故,她们的表现很差,比奥运会上逊色不少。”看来,如何改变和完善都成了中国女排在大连站比赛的重要任务。(本报记者 赖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女排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LUX风潮回勇


白纸打造革命


女款LB low


20款Sample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