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1937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中全家被德国法西斯抓进集中营,进而成为孤儿。战后,8岁的他被送到以色列,成长过程中开始接触排球,1955年成为以色列青年男排球员。他的排球教练生涯始于1965年,当时他被选为以色列女排教练。1969年,塞林格离开以色列到美国求学,并加入了美国籍。塞林格由于在美国排坛表现活跃,1975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在1976年被选为美国女排主帅。
美国女排在当时的世界排坛只是二流球队。塞林格上任后将自己所学的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全部倾注在训练中,又把亚洲快速多变的战术与东欧的高打强攻相结合,而且在美国排球界首次提出全年训练制,使海曼等一批世界级巨星冉冉升起。
但塞林格执教美国女排的经历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生不逢时。
1980年美国女排在他的率领下已经具备击败任何一支世界强队的能力,但袁伟民领军的中国女排,让塞林格深切体会到“既生瑜,何生亮”的痛苦。
1985年,他又迎来排球生涯的又一次打击——爱将海曼参加日本排球联赛猝死。对此,塞林格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对爱将加以缅怀——赴日本执教海曼生前效力的大荣女排。
由于塞林格的能力早已被世界排坛所认知,因此他在日本只呆了一年,便被荷兰男排请去当主教练。奇迹再次被创造,经过塞林格的三年执教,二流的荷兰队居然在1988年成为汉城奥运会第五名。
为荷兰男排打下坚实基础后,塞林格应邀到日本执教先锋女排,使该队在2003和2004赛季首次实现日本联赛的“两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