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一家之言:苏杯的冷与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08:51 天讯在线-工人日报 | ||||||||
也许纯属巧合,苏迪曼杯开幕之日,老天爷突然变脸,前一阵子热浪滚滚的京城一夜之间竟让人平添几分寒意。在料峭的春寒中,苏迪曼杯原定的开幕式也因故取消。与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豪华至极、明星荟萃的世乒赛开幕式相比,苏杯的这个开局的确显得有些冷清和潦草了一点。 总是把世乒赛和苏迪曼杯相比,也许并不公平,因为赛事的性质不一样,规模不一
与上海相比,北京这次操办苏杯的热情似乎节制了许多。世乒赛是上海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型的国际赛事之一,因此自然热情有加,据说办赛事宜已经早早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世乒赛开得如此豪华光鲜,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北京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北京举办过的国际赛事较多,苏杯这样规模的赛事只能算是“小儿科”,因此北京在接待、组织方面似乎更注重“国际惯例”和节俭原则,而没有上海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古道热肠,甚至宁可自掏腰包也要让外国人来参赛。 还是以记者的接待工作为例更有说服力。一路从上海盯到北京的记者可能会有些心理上的落差:这里没有那个从吉祥物到大白兔奶糖无所不包的“记者大礼包”,新闻中心也没有从早到晚的免费点心;这里的记者工作间很拥挤,500多名记者只能抢占100多个座位;这里的记者储物箱也很少,只有2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携带“重型武器”较多的摄影记者对此颇多微词。但北京有些地方也为上海所不及,比如记者工作间有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总是组织得井井有条,宽带网络总是那样快速高效,这让我们看到了组织者的专业精神。记者在北京得到的礼遇看起来无法和上海相比,但谢天谢地,迄今为止还没有太大的问题。 和记者一样,球迷的参与也是赛事成功的重要要素。从开赛这两天的情况看,观众上座率并不理想,当然这和中国队前两轮的对手太弱有关。但就算这样,首体的看台也不乏亮点,丹麦拉拉队来了,印尼拉拉队来了,甚至只能参加低级别赛事的日本拉拉队也来了。他们唱歌、跳舞、欢呼、呐喊,让空旷的首体增加了几分热度,也让我们意识到,这终究是一场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当然,最特别的拉拉队还是由中国二队队员组成的拉拉队。他们是中国队最忠实的观众,也永远是首体观众席上最热闹的一群。李永波骄傲地说:“他们还没有拿出最好的表现。半决赛和决赛,他们会表现得更好。他们和场上参赛的运动员一样都是中国队的一部分。中国队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眼下的苏杯有点冷,但不要紧,好戏还在后头。我相信,这个周末的苏杯会让人感觉到它的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