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世乒赛成"乒乓产业"里程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2:34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袁崴 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里,来自全世界的各路乒乓球高手们,在上海世乒赛赛场内上演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大战,但竞争异常残酷,因为最后的金牌只有5枚。相比之下,赛场之外同样热闹非凡的商家大战中,赢家可就多得多了。
虽然此次世乒赛是一个非商业性的比赛,但作为中国的“乒乓摇篮”,乒乓球运动在上海一直有着极深的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围绕在它周边的附属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产业群。因此,第48届世乒赛在为人们奉献一场世界最高水准的乒乓“盛宴”同时,也为上海的“乒乓产业”以及相关行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以及推动力。 商家巧借世乒赛舞台 事实上,本届世乒赛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其收回投入的渠道主要是两个:一是门票收入,二是商业赞助。其中商业赞助方面,此次大赛的赞助商除大众、立勃海尔、红双喜三家由国际乒联确定外,组委会还拉到了JCB等近30家赞助商,赞助金额按照回报不同各有差异,最高的达到了120万美元。整个赛事收到的赞助总额目前尚无确切统计,不过组委会相关人士表示,收到的所有赞助也仅够支付竞赛费用。 但世乒赛却为各路商家们搭起了一个绝好的舞台。为了能登上这个舞台,他们可是竭尽全力。日本JCB信用卡公司和韩国LG公司是主动联系世乒赛组委会的。而作为世乒赛比赛场地所用地板的提供商,LG公司更是经过招标,击败了来自法国和日本的对手才赢得赞助资格。 之所以抢着和世乒赛结缘,是因为商家们很清楚能得到什么。就像中国民族品牌红双喜公司所得到的那样,“开赛这两天来,我们设在场馆附近的两家专卖店的货品已经全部卖光了,加上那段时间又是五一长假,工人加工产品都来不及。”红双喜集团董事长黄勇武向记者透露这一信息时,难掩一脸的喜悦之情。 与黄勇武有着相同感慨的是冠生园集团公司总经理翁懋。冠生园一直与体育结缘,之前他们赞助的是自行车、足球等项目,而从去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他们“瞄”上了乒乓球,找到上海选手王励勤作为他们推出的一个产品的形象代言人。而王励勤也不负众望,夺得两枚金牌,成为本届世乒赛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世乒赛前后,有着王励勤头像的该公司产品广告在赛场、地铁、报刊等地随处可见。翁懋高兴地说:“虽然我们还没有统计出数据,但产品销售成绩非常理想,这个牌子借助世乒赛已深入人心了。” 产业化形成中 红双喜公司与世乒赛有着不解之缘。该公司诞生于第26届世乒赛举行之际,在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岁月,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低谷。借着第46届巴黎世乒赛的东风,公司在技术方面钻研成功,一步步扭转了经济亏损的局面。“到了2000年,我们的产值已经翻了一番,利润也是成倍增长,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黄勇武说,“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40%多。这都得感谢世乒赛啊!” 世乒赛期间,红双喜公司在赛场附近搭建了展台、乒乓球台,供游客浏览、打球。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很多家长利用五一长假期间带着孩子来看比赛、玩耍。黄勇武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乒乓球再度成为一项热门运动。他的“野心”,是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这在世乒赛期间,就已经得到了国际乒联的大力支持:国际乒联指定红双喜为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器材供应商。 这些,都是世乒赛带给商家的好处,乒乓球及围绕在它周边的附属品,已经成为一项产业,事实上,“乒乓产业”正是本次上海举办世乒赛的一个关键词。世乒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新民认为,世乒赛的成功举行,将带动乒乓球的基础产业,如乒乓器材生产、场地租赁,甚至带动更多的商业乒乓球比赛。另外,此次世乒赛的观众有三成来自外地和国外,这对于推广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以及乒乓球在这座城市的开展情况,都有着积极作用。 世乒赛背后,蕴藏着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在上海乃至全国“乒乓产业”的发展史上,本届世乒赛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