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求师经历就像拍武侠电影--另类李禹蒨的武术人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1:09 中国青年报

  出身于武术世家,21岁时粗通南拳和太极拳,追随师门4年,终于被程式八卦掌第四代传人曹景昆正式收为入室弟子;拥有大学教育背景,与一切流行元素绝缘,被视为振兴中国传统武术的新鲜血液——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2005年4月23日,记者应约来到北京东郊管庄的一处民宅内,这里即将进行的是程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的拜师入室仪式———追随师门4年的李禹蒨终于被程式八卦掌第四代传人曹景昆正式收为入室弟子。

  这是记者第一次身处类似的现场。带着狐疑,记者请另一位程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露两手看看,没想到,这位师父两手一挥之间,记者即飞出数米之外。记者并未受伤,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武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却从此烟消云散。

  求师经历就像拍武侠电影

  在墙上挂满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和程式八卦掌历代祖师画像、照片的拜师仪式现场,简单却充满民俗气息的拜师过程让记者叹为观止———正是类似于此的拜师仪式在中国历史上代代传承并流传至今,中国传统武术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与李禹蒨同时拜师的其他11位弟子里,差不多每一位弟子的求师历史都在10年以上,最长的有30多年。因此,李禹蒨求师仅4年即得以拜师的经历是一个让诸位师兄、师姐颇感意外并有些嫉妒的奇迹。

  李禹蒨确实是一个特例,但李禹蒨的师父和几位师叔却为李禹蒨感到自豪,他们认定李禹蒨是一个习武之材。中国历史上可能不乏类似的故事,那就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具有习武之质,师父完全可以省略对他复杂而漫长的考察过程。

  李禹蒨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是中国传统武术典型的选材、育才标准。只是在通常情况下,世人了解到的仅仅是武术对习武之人身体条件或天赋的片面要求。

  福建连城是李禹蒨的家乡,这里是一个距南少林所在地只有三四个小时车程的习武之乡。李禹蒨的家庭是连城一个普通的武术世家,也是一个中医世家。按照医武同源的理论,李禹蒨从小就接受武术和中医的家庭熏陶,这是难得的先天优势。同时,李禹蒨在家庭教育下自小学习《道德经》、《论语》、《易经》等儒道经典,这奠定了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修基础。

  李禹蒨的一位师叔说,武术、中医、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三大核心,因为武术、中医、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是真正练武之人的三项基本功课。传统武术所谓的内外兼修,就建立在这三项功课的基础上。

  在家庭的教育熏陶下,李禹蒨到21岁时已粗通南拳和太极拳,但他希望自己在武术上能有更高造诣,特别是希望学习与太极拳同属内家拳的八卦掌。1999年下半年,李禹蒨开始了先后赴南京、上海直至北京的千里求师经历。回想起那段经历,27岁的李禹蒨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忧思:“就像拍武侠电影一样,求师的过程充满艰辛。其中很多次,我都想放弃。”

  像曹景昆这样的武林中人往往隐于民间,而中国传统武术的人际交往圈又相对比较狭窄,李禹蒨最初的求师经历可谓四处碰壁,还遇到过“裘千仞”式的冒牌货。直到2001年,李禹蒨才机缘巧合遇到了现在的一位师叔,后在这位师叔引见下拜曹景昆为师,“过程的艰苦远远超出我当初的想像,但我也感到庆幸,因为最终的结果圆了我的梦想,而这正是我所渴求的。”李禹蒨说。

  大学背景帮助缩短考察时间

  李禹蒨对武术的孜孜追求和自身的修习功底打动了曹景昆师父,这似乎又和人们熟知的很多武侠故事情节如出一辙。

  经过彼此4年间的相互了解和磨合,今天,李禹蒨正式被曹景昆收为入室弟子。

  但在拜师现场这些40岁以上的师兄、师姐中间,李禹?年轻的面孔显得很突出,曹景昆也感慨道:“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需要更多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

  李禹蒨觉得,符合道德上、身体上、知识上基本的习武条件只是自己被曹景昆师父接纳的基础,年龄和教育背景才是自己打动师父的优势。

  27岁的李禹?接受过大学教育,李禹蒨的一位师叔说:“有大学教育背景的习武人在传统武术界(非竞技武术)凤毛麟角,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武术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是不少武术前辈的看法。现在暂且不要说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走近武术,就是对普通大众来说,真正了解武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和自己的师父、师叔以及很多习武之人一样,李禹蒨的本职工作也与武术无关,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李禹蒨最痛心的感受是普通人对武术的偏见和对习武人的不理解。

  对武术痴迷源于内修感悟

  八卦掌属内家拳,入门修炼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经常是一个多小时的站,而后练动式,则是一两个小时的转圈。这静、定的功夫是内家拳的基础,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于是,在许多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李禹蒨完全就成了一个另类,因为他经常以练功为借口不参与聚会、不去KTV唱歌、不看热播大片,他似乎与一切流行元素绝缘。他们不理解,李禹蒨为何要为一个“花拳绣腿”搭上那么多精力、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真正的武术当然不是花拳绣腿。正因为我了解武术,喜欢武术才会对武术如此追求。武术如果是花拳绣腿,我早就没有必要再这样痴迷下去。”李禹蒨说。

  李禹蒨对武术的痴迷起源于对武术格斗技击能力的向往,在与师父、师叔们一次次的“对抗”中,李禹蒨越是尝尽苦头越是被激发出习武的渴望,“我很清楚,诸如四两拨千斤,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等说法对于真正的武术来说事实是存在的。”但现在,李禹蒨已经慢慢发现,习武的乐趣绝不是仅在对格斗技能的掌握上,而是习武中的一种内修感悟。

  武术不像拳击、摔跤那样纯粹是练格斗能力,真正的武术修习者,是在习武中体验人生和自然。因此,看似简单、枯燥的站桩、走圈、套路,却是蕴涵着修性的功底,这让武术与中医、中国传统哲学悄然融为一体,而武术的力量也正是源自于此。

  李禹蒨的师爷许立坊老先生4年前去世,据说这位老先生生前可以做到制人于无形,无论对方怎么出击,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招内被制伏。但制人的功夫已不是真正武术大师的追求,许立坊老先生后半辈子几如闲云野鹤,他的最大乐趣就是潜心于自己的习武修身过程中。

  “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佛家修养。”中国武术是一门格斗技能,却包含有更深的文化内涵。但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如今却在更多的中国人心中被视为花架子,正如李禹?自己所言:“中国传统武术需要像我这样的新鲜血液,但更需要国人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作者:记者 慈鑫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武术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另类AJ II


hTm Court Force


New Balance 576


Converse One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