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国际话国际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7日11:11 河北日报

  世乒赛结束了,来自全球292家媒体的866名记者也要分手了。这是一次乒乓球的庆典,也是一次世界记者的盛会,我尤其对记者的国际化潮流感受良多。

  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多体现在语言上。选手们进入16强后,逢比较重要的比赛,赛后都会安排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外国选手是刚被淘汰的施拉格,主持人向大家招呼一声:“有问题的可以提问了。”

  一小伙儿站起来,英语叽里呱啦一通问,然后施拉格稀里哗啦一通答。我以为主持人得给大家翻译一下,结果可好,“下一个问题。”主持人说。我一听没人管呀,寻思第一个问题就当来晚了,没听见。谁知下一个哥们儿站起来,还是英语提问,第三个站起来的是个小姑娘,瘦瘦的,怯生生的,结果一开口英文哗哗地收不住。

  捏着笔拿着本,一个字也没写。扭头环顾,与一哥们儿四目相对,相互看出了一脸惭愧,因为他的本子也白白的,连笔帽都还没扭开呢。看着人家在中国的地方用外国的语言说得有声有色,有说有笑,着急呀!

  发布会结束,出门看见熟人,自我感慨:“知耻而后勇吧,回去之后定要恶补外语。”话音未落,听见旁边有两三个记者冲着赛会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泄不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大赛,中国记者老说英语合适吗?而且你们应该有人负责翻译啊。”说话的是一位上岁数的老记。

  交涉起了作用,以后每次发布会的每个提问,主持人都会用中文或英文翻译,这种情况下,中国记者用英文提问的少了,但仍有人坚持提问时不用母语,我个人估计可能是嫌主持人的翻译不到位。

  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采访福原爱。这个小丫头14岁就到中国来了,会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面对中国记者要求她用中文回答问题时,她坚决地用日文说:“我只愿意用日语回答。”

  最烦琐的一次发布会是采访淘汰王楠的韩国选手文炫晶,中国记者提出问题,主持人用英语翻译,韩国队的领队再把英语翻译成韩文,然后再倒回来一遍。文炫晶正用韩国话回答问题时,突然后排一小伙儿笑了出来。我们都扭头对这位衣着纯朴的老兄投以赞许的目光,“看人这素质,连韩语都会。”后来一打听,人家就是韩国人。

  记者的国际化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刘国梁的发布会上,一个满身喷香的意大利小伙儿站在我旁边,抢过话筒说了句话:“刘国梁,你觉得男单冠军会是一个中国人吗?”会说中文的都听得懂。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