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30日电 评论:国球之路,国运之道
新华社评论员
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30日在上海隆重开幕。这是继1961年北京第26届世乒赛、1995年天津第43届世乒赛之后,中国第三次作为东道主承办世界乒坛最盛大的比赛。
在中国,乒乓球被誉为“国球”。一个并非源自本土的“洋项目”,能够在泱泱东方大国拥有如此地位,那是因为,小小乒乓球折射着几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
回眸中国的三次世乒赛东道主经历,能够看出一条国运渐渐昌盛的清晰轨迹:从1961年的内外交困,到1995年的欣欣向荣,再到今天的和平发展,沧桑巨变,令人感慨。
自强与开放、创新与交融、团结与爱国,国球长盛不衰的“秘密”,又何尝不是中国国运昌盛之道!
容国团为新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后,“人生能有几回搏”,成为几代国人荡气回肠的人生信条。此后,中国乒乓球选手在北京世乒赛上夺得三枚金牌,掀起中国全民打乒乓球的热潮。三枚金牌,展现了中国不惧困难、奋发向上的形象,使遭遇西方封锁与三年困难的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得到极大振奋。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走出“文革”惨痛、向世界打开一道门缝的中国,被女排姑娘感动一样。
1995年,世乒赛第二次来到中国。此时的中国,开始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就而被世界瞩目,而世乒赛将中国推到了聚光灯下。国际乒联前主席荻村曾说过,第43届世乒赛是世界了解21世纪前中国的一次机会。
10年后,当天津尚在受惠世乒赛带来的效益时,世界又迎来一次近距离了解21世纪初中国的机会,了解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的机会。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上海,他看到了“奇迹”。
从世乒赛诞生之初的9个国家参赛,到本届世乒赛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聚会上海,世界乒乓球运动经历了欧洲垄断、日本称雄到中国崛起,再到欧洲复兴、中国笑傲天下的历程,宛如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淋漓尽致地书写着在竞争与交流、开放与融合中,小小乒乓球是如此真实地浓缩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与发展。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乒乓球运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走出国门苦学技艺,到走出国门传授技艺,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地球”,到中国海外“乒乓使团”遍及全球传递友谊,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背后,正是中国自信地走向世界的历程。
“团结、友谊、交融、发展”,这是本届世乒赛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的主题。
祝福国球昌盛,祝福国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