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晏秋秋
一只乒乓球很小,直径40毫米,重2.7克。然而,在上海世乒赛组委会的概念中,乒乓球又很大,很重。上海世乒赛,不只是“7天赛事”那么简单。在筹备世乒赛的过程中,处处显露出主办方的“文化追求”。
今天上午,世界乒乓球文化博物展正式开幕。这一充满文化韵味的创举,赢得了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的赞叹:“比赛还没有开始,我已经相信,上海世乒赛将是最好的。”
文化底蕴
大珠小珠落玉盘,乒乒乓乓上海滩。上海世乒赛,自然要向全世界传播海派文化。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有11个球体,这恰好呼应了乒乓球比赛的11分制。”对这样的呼应,上海市乒协主席、上海世乒赛组委会副秘书长陈一平感到是“天作之合”。据透露,在明天晚上的世乒赛开幕式中,用多种文艺手段展示的“乒乓文化”,将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海派特色。
陈一平说:“在东方明珠这个上海的经典地标,在璀璨的夜景之中,上海世乒赛要向全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乒乓,不仅仅是一个球。”而这,正好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有了共同的汇合点。
对“乒乓文化”的宏扬,将贯穿于明天开幕式的始终。无论“乒乓芭蕾”,或是会歌“梦圆春天”,或是“冠军之路”,其内容都超越了简单的乒乓球比赛。用陈一平的说法:“要让全世界感受到上海世乒赛的文化底蕴。”
活的历史
昨天上午,世界乒乓球文化博物展最后一次预展。一名已经是第4次参观的组委会工作人员,仍然流连忘返。他说:“这些都是乒乓球运动活的历史啊。”
在这个“世界首次”的博物展上,人们可以看到国际乒联提供的揭示乒乓球历史的精致展品,而“幻影成像”等高新技术的使用,更能让人“亲身感受”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渊源。
“宏扬乒乓球文化,这一方面能够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打造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先进体育文化。”陈一平说:“只有站在‘大文化’的高度上,乒乓球运动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而在国际乒联官员的眼中,以“博物展”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举动”,是上海世乒赛与过去47届世乒赛的最大区别。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我曾经设想过上海世乒赛的优秀,但我没想到,这届世乒赛能给人这么多惊喜。”
情暖人心
乒乓球并不冰冷。相反,它热得发烫,热得温暖人心。按照上海世乒赛组委会的思路,宏扬“乒乓文化”还要讲究“人情味”,要“以情感人”。
最近几天,前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团聚上海。在世乒赛组委会发给他们的邀请中,有着一句滚烫的话:“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句话,让多少前世界冠军热泪盈眶!
本报也参与了这个情暖人心的活动。在一次活动中,一名从海外归来的前世界冠军,这样感慨地说:“我们曾经以为,已经被历史淡忘。但没想到,我们没有被乒乓遗忘。”——在世乒赛的看台上,将出现这批前世界冠军的身影。
上海世乒赛,还将为这些前世界冠军打造一个相当好的平台。在世乒赛期间,“与世界冠军对阵”、“世界冠军培育新苗”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上海的大气。
持续发展
事实上,对“体育文化”的追求和宏扬,并不仅限于7天的世乒赛。早在2002年的9月27日,上海就举行了“千台万人”的乒乓球活动,揭开了迎接世乒赛的序幕。陈一平说,通过最近两年的工作,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世乒赛氛围。
而在世乒赛的过程中,国际乒联科学大会、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妇女论坛、乒乓嘉年华等活动,更将掀起“乒乓文化”的高潮。昨天在世乒赛新闻中心,一名志愿者拿着一枚会徽,耐心地向一名外国记者解释其含义——这样潜移默化的“文化宏扬”,事实上将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更将推动上海先进体育文化的发展。
“团结、友谊、交融、发展”,这是上海世乒赛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上海发展的一个主题。未来几天,一场创意无限的乒乓盛会,将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标上一个漂亮的注脚。
上海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客人
开幕式演出彩排至高潮处,东方明珠塔下华光四射
本版摄影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