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网球渐成城市体育传统 上海市民对大师杯感情深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01:56 东方早报

  马塞尔是复旦大学网球协会的一名老会员,他至今仍记得2002年复旦网球协会招新会员时的盛况,“简直太空前了!半小时之内150个名额全都报满,而那时,别的协会连台子还没布置好。”网协最后留下一张小方桌,上面写着“感谢大家出人意料的捧场”。事实上,复旦并不是上海网球气氛最好的地区。

  马塞尔说,那全是大师杯“干的”。

  在复旦网协招新的四年前,上海有了自己的网球国际赛事。

  从1998年喜力公开赛“白手起家”,到2002年大师杯“空前成功”,再到上海拿下2005-2007年大师赛的主办权,一系列网球大型赛事在上海举办。

  这使得上海城市的影响力空前提高。而在浦东一个小区网球场每周打两次球的陈先生却对此有另外一种理解:“网球是一项和上海城市气质很吻合的运动。”他身边的很多球友大多是在1999年开始打球的。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喜力。

  网球为何在沪遍地开花

  举办世界级的大赛,让上海市民第一次与网球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正式大赛中世界顶尖明星球员的到来让大家开始把目光投入到了网球上。

  喜力公开赛、上海大师杯的承办方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澜介绍,1998年,上海打网球的只有几千人;2000年,固定打网球的人数大约有1万人;到了2002年,拥有网球拍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0万人;而今年,据分析人数已经达到了20万人。

  姜澜自己也是位网球爱好者,但这个承办喜力、大师杯公司的副总却经常订不到场地,因为现在打网球的人很多。“这个时候尽管我打不成球了,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这其中,网球明星的作用并不是全部。为什么上海人一接触网球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因为网球这项运动需要的经济花销不像高尔夫那么多,但又不算少,一般收入两三千的人就可以打。它跟上海人民的休闲品位、文化修养、消费趣味正好吻合,跟上海的城市气质很贴近。”姜澜解释说。

  为上海带来的不只是经济效益

  印第安威尔士小镇让姜澜记忆很深刻。那是一个北美的沙漠小镇,只有5万人口,但在每年三月中都会举办印第安威尔士公开赛。就在比赛的十天中,有25万观众涌到这个小镇来看比赛。这给沙漠小镇创造的间接受益(除门票收入之外)的税收就达到了1亿美金。这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案例。

  2002年上海大师杯的观众中,有23%来自境外,西班牙有400个人组团来看现场比赛,日本有300多人的团。中国台湾地区也有300多人的团。姜澜介绍说,每次举办大赛,本地的传媒业、广告业、服务业都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但这只是表面收益。姜澜告诉记者,一个人如果打网球,每年最保守也有4000元的投入,上海20万网球人口所带动的消费肯定是惊人的。

  姜澜还介绍说,成功组办两届喜力公开赛后,中国在ATP决策层拥有了话语权,在各大赛事上,中国都被“奉为盛宾”。

  “有一次我在澳网贵宾区,猛然发现每次见到的都是熟悉的几张面孔。这时别人才告诉我,原来我们已经融入到ATP最核心的部分中去了。”

  从举办网球大赛中锻炼出来的中国本土的体育经营团队已经慢慢成熟起来。姜澜讲起了去年上海F1赛艇比赛。

  当时F1赛艇对于上海是个完全陌生的项目,而巴士集团接手时离比赛开始只有两个月了,连观摩一次比赛的机会都没有。正是凭着当时做喜力公开赛积累下来的经验,将上海F1赛艇比赛成功完成,让当时国际摩托艇联合会都震惊了。

  城市的一个体育传统

  当上海已经有能力办到“历史上空前成功”的大师杯赛的时候,要求中国网球运动员出成绩的呼声就更高了,对于这一点,姜澜很有信心:“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出尖子是迟早的事。”而此次大师杯在票务上有一定改变,普通票从300元降到280元,降幅其实不大,“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大师杯的上座率,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扩大网球观众的群众基础,继续做大这个市场。”一位筹委会的工作人员说。

  “使命感”是姜澜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举办国际网球大赛,最开始只是出于公关的需要,但后来看到一个巨大的服务群体已经慢慢形成时,“姜澜们”顿感责任重大。

  因为喜力、大师杯这些名字已经和上海联系在一起,网球也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市民运动休闲的项目之一,这种气息存在于各个网球中心和居民社区、生活之中。

  与此同时,城市的一个体育传统,正在慢慢形成之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网球新闻

 

评论】【网坛风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