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名人效应促田坛良性循环 "刘翔热"助推中国田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8:16 新民晚报
名人效应促田坛良性循环"刘翔热"助推中国田径(图)
 

  昨天赛后,新闻发布厅内,索要签名的记者,将刘翔团团围住。记者发布会,竟成了记者签名会。一旁,国家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发起了牢骚:“这还像是新闻发布会吗……”刘翔说:其实每到一处,自己都会遇到相同的情况。

  刘翔已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名人。透过“刘翔热”的表层,这种名人效应的背后,究竟又给中国田径带来了什么?

  市场 赛场人气骤升

  天津、宜春,再到中山,今年刘翔参加的这三站比赛,一路点燃着人们对田径比赛的热情。

  刘翔露面的比赛,全都对外售票。在天津,刘翔比赛的门票,最贵一张竟卖到了388元!这在中国田径史上,史无前例;即便在小城市宜春,门票一张也要卖40元,价格甚至超过了中超球赛;这次在中山,能容纳万人的兴中体育场,门票销售达到七成以上,而昨晚刘翔参加110米栏决赛,体育场的上座率高达九成,靠近跨栏比赛一侧的西看台,在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就已座无虚席。

  雅典奥运会前,国内田径比赛赛场内,一直空空荡荡。解放军队的田径老教练王斌发出感叹,是刘翔带动了国内田径赛的人气。“以前看台上根本没人,就运动员和教练在那‘自娱自乐’。今年在天津,我和以往一样,在贵宾席区域找了个座,结果被人赶走,那人说他花了300多元买的票。”老教练边描述边开心地咧开了嘴,“好家伙,300元,都是冲着刘翔来的。”

  赞助 田径成“香饽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得三四年前,田管中心的领导,常为比赛拉不到赞助而发愁。

  成绩差,没明星,比赛没人关心,赞助商自然不会问津。以前,别说是全国大奖赛系列分站赛,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锦标赛暨冠军赛,也难找到赞助企业。

  然而刘翔在雅典捧回金牌之后,在各大商家的眼中,田径赛变成了“香饽饽”,很多商家乐意出资投入,参与一把。就拿今年的比赛来说,即便是像宜春这样的特许赛(级别低于大奖赛系列赛),也有当地媒体出资一同参与办比赛,像天津站、中山站赛事,更是有了像模像样的赛事冠名企业。

  办田径赛,不再是“赔本买卖”。中山站组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刘翔来,比赛拉到赞助很容易,门票也卖得好,这样的田径比赛,谁不抢着办?!”田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私下曾向记者透露:如今想要赞助田径的企业,还真不少,尤其是在刘翔夺得奥运会金牌后,主动找上门来的,就更多了。

  关注 吸引大量媒体

  中山站的赛场中,一对来自法国的男女记者,格外引人注目。

  刘翔的到场,不仅吸引了国内大量媒体,也带来了海外媒体对中国田径的关注。两个外国人是法国体育月刊VO2的记者,那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田径杂志。这次,杂志社特意派出文字、摄影两名记者来中国报道刘翔以及中国的田径比赛。

  记者在来中山采访的路上,还接到了ESPN驻上海记者布鲁克·拉马的来电,凑巧的是,这位美国记者也想打听一些有关刘翔以及中国田径的消息。有了刘翔,中国田径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认可。

  出国 资金不用犯愁

  国家田径队领队阚福林向记者透露,十运会结束后,中心将选拔一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前往美国训练。

  这是继今年年初中国派出四位男子短跑选手后的又一批赴美训练的队伍。不过值得纠正的是,此前所谓的“打造飞人计划”的提法,并不确切。“如果再不派男子短跑以及中长跑选手到国外学习,我们就会落后得更多,”阚福林说,“这是补课,不是什么‘打造飞人’。”

  几年前,田管中心还在为拿不出资金让高水平选手出国比赛而犯愁,而如今,田管中心已有了充足的培训与比赛资金,不仅可以让高水平选手走出国门、频频参加国际比赛,还可以让一些水平落后项目的运动员,到国外去接受训练,学习、取经。

  水平低、缺尖子、少关心、无资金……几年前,中国田径面临的困境,如今已彻底成为了过去。看着眼前,中山兴中体育场内人山人海的兴旺景象,不由令人欣慰:中国田径已开始步入了良性循环。

  刘翔的“名人效应”,究竟给中国田径带来了什么?市场、关注、赞助,以及更多可以供中国田径再发展的资金。如果说,名人效应仅限于使名人一个人受益,境界不算高。

  但若能像刘翔这样,惠己及人、回报社会,那就绝非是一般的境界。

  记者阎小娴(本报中山今日电)

  刘翔的参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前来采访图TP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刘翔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