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让路 办给全国人看--世乒赛调查之平民运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09:57 新京报 | ||||||||||||||||
草根对舶来品的反攻 4月20日下午2时,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大厦2楼。“情系世乒赛,竞拍献爱心”第48届世乒赛大型慈善义拍活动热气腾腾地开锣。近两小时的竞拍中,20件拍品全部成交,拍得善款109.63万元。加上现场认购,共计110.02万元款项,将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重点捐助因训练及比赛受伤致残的特困运动员,以及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体育新苗。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上海为体育赛事搞慈善义拍。”上海拍卖行总经理林一平在现场对记者说,慈善义拍是一种向弱势群体表达关爱和帮助的方式,募捐的拍品大部分由拥有者无偿提供,而拍卖行也不会收取一分钱的费用。 这次为世乒赛拍卖牵线搭桥的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4月5日,慈善基金会、世乒赛组委会和拍卖行三方碰头,到20日正式举行拍卖,前后仅有15天的操作时间。如此高的效率,显示了组委会这次要把世乒赛办成深入民间的比赛的决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世乒赛之于上海的草根意义。 2002年的ATP大师杯、去年的F1上海站以及NBA季前赛,无论是比赛的定位还是票价,针对的都是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虽然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时尚体育赛事,引起全国不少人的追捧,但不少上海本地市民却难有机会现场目睹盛况。而且,这些“贵族化”赛事更是没有搞过慈善活动,林一平说他们“曾经找过F1方面的组织机构,但是他们并无此意,所以也就此作罢”。 乒乓球对于上海人,则不仅仅是一件花哨的外衣。作为一项在沪上具有相当历史的运动项目,先后出过16位世界冠军的上海也一度被誉为“乒乓冠军的摇篮”。历届国家队中,基本上都有上海籍队员的身影,本赛世乒赛王励勤肯定将成为上海观众的至爱。和赛车、网球等“舶来项目”相比,乒乓球更被普通老百姓了解,参与程度也相当高。 “赛车再好看,我们老百姓也没有开过,但是乒乓,却可以做到人人都能打。”世乒赛办公室副主任刘琦介绍说,“人人都来打乒乓”是世乒赛的口号之一,和去年F1的高消费、时尚化形象相比,亲民了许多。 观念转换 MOTOGP为世乒赛让路 3月30日,本报曾以《MOTOGP中国式启蒙,组委会迟到赛事委员会先行》为题,报道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摩托车赛事———MOTOGP中国站的筹备工作。 4月16日,上海大小媒体纷纷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不再为商业赛事设组委会》的新华社稿件,称“上海市政府今后将不再为商业性赛事设组委会,而是以重大体育赛事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替代”。 对此,长期参加上海市各大体育赛事运作的上海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吴新民表示,政府要从操办一切的角色中跳出来转换职能,不再过多地涉入商业比赛,而仅仅是最初批准赛事、后期尽量提供便利,“现在的商业比赛商也要转换一下思想了,不要老想着让政府张罗一切,自己要学会经营,要想着怎么赚钱。”怎么区分商业比赛和非商业比赛就成为一个关键的标准。上海体院体育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钟天朗认为,每2年、每4年一届的大型体育锦标赛,就不属于商业比赛,比赛投入也是由政府埋单;反之,像F1、大师赛、MOTOGP这种比赛,承办方就必须要向拥有这些品牌的组织缴纳使用费,再通过运作比赛把钱赚回来。 两种操办体制并行,在一个市场内而很可能发生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商业比赛和政府操办的赛事有时也会出现冲突,吴新民说,“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了。”上海体育局的官员表示,现在的世乒赛的承办方是上海市政府,不能算商业比赛,但以后也要逐渐脱离政府办比赛的模式,“最好的趋势就是大型文体赛事都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后会逐渐向这个方向过渡。” 沪上百姓 新移民:看上海人咋加油 吕先生是在四川出生、北京读大学、现就职于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高级白领。他表示,自己平时是个很忙的上班族,生活在拥挤的大城市里压力很大,五一期间肯定不会留在这里,而是到广西旅行。平时酷爱打网球的吕先生说自己不太懂乒乓球,“乒乓球非常好看,但咱们中国也忒强了点儿”。 汉莎航空的钟小姐是刚刚回国的“海归”,觉得自己刚到上海,还不了解这个城市,打算去看看世乒赛,借机了解一下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因为听说上海人对这项运动挺痴狂的。“他们平时说话都小声小气的,不知道在赛场上怎么为运动员加油,呵呵。” 老上海:办给全国人看的 出租车司机张明宏是一个地道的老上海,他表示,自己五一期间是要做生意的,看不了世乒赛。“但我们上海的体育比赛这么多,怎么样都会有机会的。”张明宏说,“五一期间生意肯定火爆。上海的这些比赛,F1啦,大师杯啦,乒乓球啦,其实很多都是办给全国人民和到上海来旅行的外国人看的。” 申办艰难 分化欧洲对手压倒国内对手 世乒赛已经举办过47届,曾两度落户中国,分别是1961年的第26届北京世乒赛和1995年的第43届天津世乒赛。显而易见,2/47的比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乒乓球大国来说并不合理。 而上海作为中国“乒乓冠军的摇篮”,从没有举办过世乒赛,也是一大遗憾。这也是上海方面坚定地申办世乒赛并得到体育总局支持的原因。 但上海取得第48届世乒赛的主办权的过程却颇为艰苦。在2002年的克罗地亚欧锦赛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投票决定2005年世乒赛举办地。瑞典是欧洲乒乓球最发达的国度,瑞士是国际乒联的总部且有萨马兰奇作为坚强后盾,而且两个欧洲国家都几乎是在家门口作战。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先发动了“乒乓外交”,以支持瑞典申办2009年世乒赛为条件,换得了斯德哥尔摩的退出。上海代表团后来又借着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的庞大势力,在瑞士申办方举办的酒会上大拉选票,最终令人意外地以78比31的巨大优势击败洛桑,赢得了举办权。 “上海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城市,凡事总要争取做最好的。这在他们和北京的竞争中反映得比较明显。”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体产业董事长魏纪中说,“北京申办了奥运会,他们就要申办世博会。两个城市在这些文体项目上的竞争比较激烈。因为体育是注意力经济,和广告的效果是一样的。”无独有偶,世乒赛在上海结束后5天,世界羽毛球界的一大盛事“苏迪曼杯”团体赛将在北京举行,赛事跨度同样达7天。 乒羽,作为中国在国际体坛竞技水平最高的两个体育项目,一前一后在中国最大的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城市举行,非常具有戏剧效果。这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开始。但如果单从举办时间来看,和“五一”长假同步、国际影响力大大压倒羽毛球的上海世乒赛还是稍占上风。 特派记者高任飞上海报道
|